在庆功宴上,唐代宗问郭子仪想要何封赏,代宗的话让觥筹交错的酒会陷入了沉默,大臣们眼睛直勾勾地看着郭子仪,郭子仪捋了一把花白的胡须说道:“家里的胭脂俗粉我玩腻了,还请陛下在赐我两个美女”,唐代宗哈哈大笑着说:“明天就给你送过去”。 郭子仪出生在开元五年,那时候唐朝还挺稳当的,他家在华州郑县,本是太原望族迁过去的。爹郭敬之当过几州刺史,家教严,从小就让他练武。郭子仪没走文官路子,直接考武举,中了状元,起步当左卫长史,管宫里卫兵。那时候的武举在开元年间地位不低,毕竟边疆常有吐蕃、突厥滋扰,朝廷正缺能打仗的武将,郭子仪选这条路,既没丢家族尚武的脸面,更藏着为国守土的心思。他在左卫长史任上从不懈怠,除了日常操练宫卫,还总找退役的边军老兵打听前线战事,把父亲留下的《孙子兵法》《李卫公问对》翻得纸页发脆,连深夜值守时,都在宫墙下用石子比划阵法。 开元末年,郭子仪因差事办得扎实,被调往河西节度使麾下任左卫中郎将。河西是唐朝西北的门户,直面吐蕃的袭扰,这里的日子可比京城凶险多了。有次吐蕃军队假装袭扰边境烽燧,实则想绕后偷袭粮草营,郭子仪凭着对吐蕃骑兵动向的熟悉,识破了这一计谋,带着五十名精锐提前埋伏在必经之路,不仅击退了吐蕃小队,还保住了数千石军粮。这事传到长安后,时任兵部尚书萧嵩特意在奏折里夸他“勇而不躁,谋而不迂”,这也是他早年军旅生涯里,第一次因战功被朝廷重臣留意。 天宝年间,唐朝的繁华下已藏着危机,节度使手握兵权渐成尾大不掉之势。郭子仪这时候被调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掌管河套地区的防务。九原地处突厥与唐朝交界,是实打实的战略要地,他到任第一件事就是整肃军纪——当时军营里有不少吃空额的兵油子,郭子仪直接把这些人清出军队,又从当地招募精壮农户补充兵源。他还知道军粮的重要性,便组织士兵开垦边境荒地,一年下来竟收获了上万石粮食,不仅不用依赖朝廷调拨,还能接济周边受灾的百姓。这种“治军先治心,守边先守民”的做法,让他在九原军民中威望极高,也为他后来平定安史之乱积累了宝贵的治军经验。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的禁军不堪一击,长安一度失守,正是郭子仪从朔方起兵,带着边军一路东进,收复河北、河东大片失地,最终与李光弼等人合力平定叛乱,撑起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可他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早年在官场和边地的经历,让他看透了帝王对权臣的猜忌——若是在庆功宴上索要封地或兵权,轻则被削权闲置,重则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他才故意说“想要美女”,看似沉迷享乐,实则是用自污的方式向代宗表明:自己没有争权夺利的心思,只求安度晚年。这种处世智慧,既保全了自己,也让郭家在中唐的动荡中始终站稳脚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在庆功宴上,唐代宗问郭子仪想要何封赏,代宗的话让觥筹交错的酒会陷入了沉默,大臣们
微笑着前行
2025-10-21 15:28:31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