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宋铁岩:血洒疆场的抗联政治部主任 1936年11月因叛徒王祥出卖被俘,遭受鞭打、烙铁等酷刑,1937年1月被日军剖腹杀害,年仅39岁。 这位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的烈士,名叫宋铁岩,原名孙肃先,1909年出生于河南偃师一个教师家庭。他自幼受父亲影响,对知识有着强烈渴望,1927年考入开封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预科,在校期间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目睹军阀混战下百姓的苦难,逐渐立下“救亡图存”的志向。1928年,他因参与反帝爱国运动被学校开除,却也在同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相连。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宋铁岩受党组织派遣,前往东北开展抗日工作。他先在沈阳、长春等地秘密组织工人运动,发动铁路工人、矿工开展罢工斗争,破坏日军的物资运输线;后因身份暴露,转移至南满地区,加入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担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当时抗联部队条件极为艰苦,冬季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战士们常穿着单衣、啃着冻硬的干粮作战,宋铁岩不仅要负责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还经常亲自参与战斗部署,与战士们同吃同住,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 在抗联期间,宋铁岩凭借出色的政治素养和组织能力,为部队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主导创办了抗联内部的宣传刊物,撰写文章向战士们宣讲抗日形势与党的政策;还深入东北农村,动员农民加入抗日队伍,建立起多个抗日根据地。1936年,抗联第一军分兵作战,宋铁岩与军长杨靖宇兵分两路,他率领部队在辽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参与攻克通化、临江等地的日军据点,缴获大量武器物资,有效牵制了日军兵力。 1936年10月,宋铁岩因长期转战积劳成疾,患上严重的肺结核,部队安排他前往本溪草河掌地区的密营休养。负责护送他的战士中,有一名叫王祥的炊事员,此人因害怕艰苦、贪图日军悬赏,暗中向日军透露了宋铁岩的藏身地点。11月的一天深夜,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包围密营,宋铁岩虽带病坚持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 被俘后,日军将宋铁岩关押在本溪监狱,妄图从他口中获取抗联的兵力部署、根据地位置等机密。他们先是以高官厚禄利诱,声称只要“归顺”就能获得治疗和优厚待遇,宋铁岩当即严词拒绝,痛斥日军的侵略行径。见利诱无效,日军动用酷刑,用皮鞭抽打他的身体,用烧红的烙铁烫他的皮肤,宋铁岩的身上布满伤痕,却始终没有发出一声求饶,更未透露任何关于党的秘密。日军军官曾气急败坏地问他“难道不怕死吗”,他只回答“我为抗日而生,宁死也不会做你们的俘虏”。 1937年1月,日军见宋铁岩始终不肯屈服,决定对他下毒手。在本溪郊外的刑场上,日军残忍地将宋铁岩剖腹杀害,年仅39岁。宋铁岩牺牲后,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将他的遗体掩埋在山林中。抗联战士们得知他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万分,纷纷表示要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从河南的爱国学生到东北抗联的政治部主任,宋铁岩用一生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他在酷刑面前坚守气节,在生死关头选择为民族大义牺牲,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当时的抗联战士奋勇杀敌,更成为后世铭记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上,像宋铁岩这样的烈士还有很多,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战十四年,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抗日英烈宋铁岩:血洒疆场的抗联政治部主任 1936年11月因叛徒王祥出卖被俘
微笑着前行
2025-10-21 12:29:17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