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确实从来没有碰到过像中国这样的对手,过去的对手先是英国,再是德国日本,再就是苏联,除了苏联,没有一个国家有与美国相当的规模。而苏联呢,不会搞经济,还与美国没多少经济联系,粮食不能自给,完全靠资源出口。结果被美国封锁是一点办法没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过去一百多年,美国的对手换了一茬又一茬。最早是英国,那时候美国还是“年轻人”,靠着工业和市场后来居上。英国当时虽然是老牌帝国,但日落西山是趋势,美国只要顺势崛起就行,几乎没费多大劲就成了全球老大。 后来碰到德国和日本,这俩国家的工业能力确实强,一度也想挑战美国,但问题在于——地盘小、资源少、市场窄。打仗打不过,经济上也被美国压着,最后都成了美国体系里的“听话孩子”。德国、日本经济虽然发达,但始终受制于美国,不可能真正翻天。 要说唯一能跟美国硬刚的,那就是苏联了。冷战那几十年,确实是旗鼓相当——军备竞赛、太空竞赛,互相掐得死去活来。可苏联的问题太明显了,经济不行,科技创新靠军工撑着,粮食还得进口。 整个国家就像一头肌肉发达但肠胃虚弱的巨兽,外表强大,里面却空得慌。等美国一封锁、一断油,苏联几乎没喘口气就垮了。 而中国可完全不是那个路数,美国早就发现,中国这盘棋太难下。苏联那套“闭门造车”的老模式,中国根本没走。中国是打开大门、加入全球化,一边学习一边壮大,顺着市场的路子走上来的。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那个只靠出口打拼的“世界工厂”,而是全球产业链的中枢。 你想啊,现在全世界的衣服、手机、汽车零件、家电,哪一样能完全绕开中国?就算美国想“脱钩”,也得先问问自己的企业敢不敢。 贸易战打了这么多年,结果美国的农民卖不出去大豆、科技公司缺芯片、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关税一加,美国消费者先叫苦。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仅能生产,还能消费。现在中国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场之一,车卖得最多、手机换得最勤,连欧洲的奢侈品都离不开中国顾客。 美国喊着要让欧洲“跟自己走”,可德国车企、法国品牌、意大利机械哪一家不靠中国市场赚钱?美国真要让欧洲彻底脱钩,那得掏多少钱去填补损失?这笔账,谁都算得明白。 苏联那会儿,美国搞封锁是轻轻松松,因为双方经济没什么交集。可中国不同,美国想断联系,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割肉。供应链一断,通胀一涨,股市一跌,企业裁员,美国人马上感受到“肉疼”。 而且,中国不是单打独斗。亚洲、非洲、拉美到处都有中国的影子,从修路建桥到投资合作,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美国想拉盟友围堵中国,却发现很多国家嘴上答应,心里却想着怎么和中国多做点生意。 美国过去那一套“打压+封锁”的剧本,在中国这儿彻底不好使。中国的产业链太齐全,从零部件到终端,从原料到制造,几乎没有短板。 美国一边制裁,一边发现中国自己在补洞。芯片卡脖子?那就自己造。被卡供应链?那就重构体系。 而且,中国的战略是稳的。美国换一任总统就换一套政策,一会儿拉盟友、一会儿打贸易战、一会儿又想谈合作。 反反复复,把自己盟友都搞得晕头转向。中国的步子则是一步一个脚印,工业升级、科技创新、市场扩张,有条不紊。 过去几年,美国搞的科技封锁,反倒逼出了中国的自主研发热潮。以前能买的,现在要自己做;以前依赖进口的,现在开始国产替代。越封锁,中国越往前走。这点美国真没想到。 而美国的焦虑,其实是因为它第一次遇到了一个能和自己掰手腕、还不按套路出牌的国家。中国不搞军事对抗,不跟你拼军备竞赛,而是用经济实力、技术创新和市场规模稳步推进。这种“温和但有效”的崛起方式,比冷战时期的铁幕对抗要高明得多。 美国的老对手,不是被打趴下,就是被吸收进美元体系。而中国既不打仗,也不跪着进圈子,而是靠自己的产业、市场和技术赢得话语权。美国最怕的,其实就是这种“你封不住我、你打不垮我、你还得跟我做生意”的对手。 有人说中美这场博弈是“新冷战”,其实并不一样。冷战那套是“你死我活”,现在更像是“你离不开我,我也绕不开你”。美国想让中国掉队,结果自己先受伤;中国被逼着自立自强,反而越走越稳。 苏联当年死在经济上,而中国的底气正是经济。庞大的内需市场、完善的产业链、灵活的创新体系,让中国能承受住外部压力,也能在封锁中找到突破口。这一点,是苏联、德国、日本、英国都不具备的。 说到底,美国那一套老逻辑已经失效。过去靠美元、靠制裁、靠盟友就能解决问题,现在全都不好使。中国不是那个被动挨打的角色,也不是别人扶一把才能站起来的国家,而是一个有自己节奏、有自己主张的大国。
美国确实从来没有碰到过像中国这样的对手,过去的对手先是英国,再是德国日本,再就是
不负赋墨尘
2025-10-14 19:45:26
0
阅读: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