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还算不错,1987年中苏边界谈判,苏联做了对中国最有利的让步,6

不负赋墨尘 2025-10-14 18:45:52

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还算不错,1987年中苏边界谈判,苏联做了对中国最有利的让步,600多个岛的归属得以明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上世纪中后期,中苏边界问题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神经。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当时的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的大片土地划归自己,江心岛也被算作苏方领土。   这些条约名义上是“合法”的国际条约,但本质上是强买强卖,埋下了长达几十年的边界隐患。   到了196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走下坡路。   1964年,双方首次坐到谈判桌上,结果吵得不可开交。中方提出那些老条约不平等,但愿意以条约为基础解决问题。苏联那边则完全不认账,只答应核定个别地段的边界,谈判没几天就黄了。   紧接着,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更是把紧张局势推到顶点,双方军队真刀真枪地对上,虽然没有大规模战争,但双方都感受到了边界争端的危险性。   即便如此,边界谈判还是没有停过。第二次谈判从1969年一直拖到1978年,九年的漫长过程几乎没有实际进展。双方会议少,沟通不畅,甚至最长的间隔达一年七个月。   这段时期,“谈判”几乎成了形式,中苏之间的岛屿归属仍然不明,边界问题成为两国关系的长期死结。   转机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关键人物就是戈尔巴乔夫。1985年他上台时,苏联经济已经严重下滑,国内民生问题突出。军费开支高得惊人,阿富汗战争消耗大量资源,国内物资紧缺,连肥皂都得排队购买。   加上石油出口收入骤降,国际压力大,苏联几乎走到内外困境的十字路口。这个时候,继续和中国在边境问题上僵持,对苏联来说是一种奢侈。   于是,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所谓的“新思维”外交,想通过务实的策略缓解压力。亚太地区成为苏联关注的重点,而改善对华关系,则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步。   通过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既能降低东部边境的军事压力,也可以节省军费,还可能带来经济合作的机会,为苏联经济注入活力。   1986年夏天,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讲话时,第一次提出了“主航道中心线”原则。这个原则是指江中的岛屿归属按河流主航道中心线划定,不再以靠近哪一岸为依据。   这一表态立刻让中方眼前一亮,因为这正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划界思路。与此同时,戈尔巴乔夫还提出降低边境军事力量、从阿富汗撤军、撤出蒙古的苏军等措施,显示出明确的善意。   1987年,中苏双方终于在北京重新启动边界谈判。这次谈判的氛围和以往完全不同,不再是针尖对麦芒的争吵,而是务实和理性的磋商。   中方由钱其琛率团,苏联方面也不再强硬,首次明确同意按主航道中心线划定边界。这个原则一确定,之前争来争去的600多个江心岛归属问题迎来了历史性突破。   东段边界的大部分走向很快达成原则协议,西段边界也确定了大方向,双方还成立专家小组进行实地勘查和测绘,确保划界精准。   除了岛屿归属,这次谈判还明确了中国船只在界江的航行权,以及经图们江口出海的权利。这些都是真正对中国有利的实质性成果。   可以说,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在关键时刻的主动让步,这场长达四十年的边界争端,很可能还要拖十年甚至更久。   戈尔巴乔夫为什么敢做出这样的让步?一方面,苏联自身经济困境和国际压力迫使其必须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另一方面,他有战略远见,明白与中国缓和关系能腾出手来应对西方压力,同时也能为苏联经济合作创造机会。换句话说,这既是无奈之举,也是精明之策。   这次谈判的成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后续中苏、中俄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1991年,《中苏国界东段协定》正式签署,西段协定在1994年签订,除黑瞎子岛等少数地区外,边界大体明确。   2004年,黑瞎子岛一分为二,中国获得171平方公里,整个边界问题彻底解决。这意味着,四十多年的争议最终画上句号。   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这次边界划定带来的好处很直接。以前因为岛屿归属不明,边境摩擦频繁,渔民和农民都不敢轻易打鱼或者种地,老百姓出行和贸易也受限。   划定边界后,军队对峙减少,边境口岸开通,老百姓可以安心生产、做生意、走亲戚,生活变得方便、安全。   回头看,从1964年的第一次谈判,到2004年边界全面划定,整整四十年,这是一场漫长的战略博弈,也是耐心与智慧的考验。   中国通过坚持自己的战略和底线,赢得了主动、尊重和实际领土利益。而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的关键让步,则成为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转折点。

0 阅读:2

猜你喜欢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