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中曾说:国民党有四种,第一是美国国民党,代表人物是朱立伦。主张亲美,一切都从美国利益出发;第二种是日本国民党,代表是李登辉这类,主张友日;第三种就是正统正蓝,代表人物是洪秀柱,坚持九二共识,四种是地方派系的国民党,也就是台湾国民党,代表人物是王金平这类地方实力派。 国民党这棵百年老树,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身份危机,张亚中在2025年5月22日再次竞逐党主席时抛出“四分法”的诊断,他不仅是罗列派系,更是揭示了这棵大树根基动摇的病因,即党内一股强大的离心力,正将其拖向不同的方向,使其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彻底迷失。 无论是被视为“美国国民党”代表的朱立伦,还是“日本国民党”遗风的延续,其共同点都是将党的路线与外部利益过度捆绑。 朱立伦治下,国民党将预算向美台双边活动倾斜,并强化与美国的军事演习协调,他在2023年访美听取简报,其决策常被批评为紧随华盛顿的节拍,缺乏自主灵魂,而李登辉时代开启的亲日路线,通过推动台日文化交流及渔业协议等方式延续至今,同样削弱了国民党自身的核心立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种“内向固守”的离心力,以王金平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被形容为“台湾国民党”,他们的目光牢牢锁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行动逻辑始终是巩固基层票仓。 2012年王金平在预算案中为地方争取拨款,到了2020年,党内协调资源也是依据选区地图进行分配,这种对地方利益的过度专注,使得党在面对整体大局时,显得格局狭隘,缺乏统一的国家级战略。 在内外两种离心力的撕扯下,本应凝聚全党的“向心力”却陷入了困境,以洪秀柱为代表的“正统正蓝”,被视为守护国民党初衷的“清醒派”,他们坚守创党时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力主以“九二共识”为两岸和平的基石。 洪秀柱在2016年任内,曾引用1992年香港会谈的史料来阐明共识,她更早于2015年亲赴大陆讨论经贸条款,然而这股代表着“党魂”的力量,在党内却显得势单力薄,他们的声音时常被其他派系的喧嚣所淹没,其努力如同孤军奋战,这恰恰凸显了国民党最深层的身份认同危机。 派系割裂并非空谈,其恶果已清晰显现,国民党作为一个政党的机能正日趋失调,内部各行其是,导致在重大选举中因内耗而错失良机,面对“台独”势力显得底气不足,推动两岸合作也常因缺乏共识而章法大乱,这不仅是政治挫败,更引来了可能被“历史彻底抹除抛弃”的严峻警告。 2025年10月18日的党主席选举,似乎为这一困局带来了变数,有绿营背景的郑丽文以50.15%的得票率当选,此举被外界视为党内渴望整合的信号,然而高举“四分法”诊断的张亚中及其他候选人落败,也意味着党内的路线之争远未尘埃落定。 新主席的上台,究竟是弥合裂痕的开始,还是另一轮路线摇摆的序曲,仍是未知数,国民党若无法从根本上回答“为谁而战、向何处去”的问题,那么无论领导层如何更替,其在历史十字路口的迷失与挣扎都将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