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垮西方前先打垮荷兰,打垮荷兰前,先打垮荷兰阿斯麦光刻机制造商?难道只有这样,才

柳淮蕊 2025-10-24 01:55:04

打垮西方前先打垮荷兰,打垮荷兰前,先打垮荷兰阿斯麦光刻机制造商?难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西方国家臣服在我们的权威之下?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阿斯麦这个企业,可以说是荷兰的“独门暗器”,这公司生产的光刻机号称“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但这颗明珠是全球20多个国家、上万家企业共同打磨的。 德国蔡司的光学镜片、美国Cymer的光源、日本的精密轴承,缺了任何一个环节都造不出来。 今年3月阿斯麦和比利时imec签的五年合作协议里说得很清楚,他们的高端光刻机研发要靠欧盟和弗拉芒政府的资金支持,还要整合全球生态资源。 要是真按“打垮论”的思路来,难道咱还能把这些国家全打一遍?这显然不现实,也不符合产业规律。 再说阿斯麦自己也离不开中国市场,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市场占了他们42%的销售额,是最大的单一市场。 他们首席财务官私下都承认,得靠提前囤货才敢扛中国稀土管制的影响,这哪是能随便“打垮”的关系?分明是相互依存的产业链纽带。 咱中国的做法,可从来没把“打垮阿斯麦”当目标,而是一门心思搞自主创新,这才是最硬的底气。 今年10月刚出的行业报告显示,上海微电子研发的28nm沉浸式DUV光刻机,已经完成中芯国际的验证,良品率到了90%,今年就能交付10台以上,价格才是阿斯麦同类型设备的1/3。 更让人振奋的是,9月披露的“华夏之光”项目,这款自主研发的光刻机已经进入量产准备阶段,聚焦28纳米到7纳米制程,核心的光学系统、运动控制都是自己搞出来的,机械臂能实现亚纳米级定位,难度堪比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摆准一根头发丝。 这些突破靠的是工信部牵头,科研院所、企业联合攻关,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不是靠打压别人得来的。 就连阿斯麦的关键供应商德国蔡司,都在深圳建了镜片检测中心,今年就要投产,他们比谁都清楚,和中国合作比跟着美国限制中国划算得多。 还有人说“打垮荷兰先打垮阿斯麦”,这更是没看清中荷关系的本质,荷兰确实靠阿斯麦在半导体领域有话语权,但中荷之间的合作远不止这一个领域。 今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的项目,刚在顶级期刊发了论文,一起研究怎么用卫星观测优化氨排放,这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 就在10月23日,湘潭的兴蓝风电还和荷兰Multi Engineering集团签了合作协议,要一起搞“双机头一浮体”的漂浮式风电技术,为全球碳中和出力。 这些合作都是实打实的双赢,荷兰企业能赚钱,中国能得技术,老百姓能受益,要是真搞“打垮”那一套,这些好事都得黄了。 荷兰议会里早就有议员批评美国,在背后操盘出口限制,说这损害荷兰企业利益,他们自己都明白,和中国对抗没好果子吃。 咱们再往深了说,中国的发展战略从来不是“让谁臣服”,而是要打破霸权垄断,建立更公平的全球产业链秩序。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9月底在联合国发言时就明确说了,要奉行主权平等,反对把技术当维护霸权的工具,支持联合国搞多边治理。 咱搞国产光刻机,是因为美国逼着荷兰搞出口限制,2024年9月荷兰扩展管制范围,想卡咱们的脖子,这才倒逼咱们加速突破。 现在好了,28nm光刻机国产化了,能满足全球80%的芯片需求,车规芯片、物联网芯片这些刚需领域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但即便这样,咱们也没关起门来搞垄断,而是提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帮发展中国家建数字基建、搞人才培训,这和美国搞技术封锁的路数,完全是两码事。 那些鼓吹“打垮论”的人,其实是掉进了零和博弈的老套路里,他们不懂现在的世界,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阿斯麦要是真出了问题,全球芯片供应链都会断档,咱的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产业也会受影响,这是损人不利己的事。 中国现在的做法才是高招:你限制我,我就自己搞突破,上海微电子的双工件台、科益虹源的光源系统,一个个核心部件都攻下来了。 你愿意合作,我就敞开大门,荷兰企业要来中国建厂、搞研发,咱们欢迎,毕竟合作才能共赢。 今年ASML警告说2026年对华销售可能下降,但这不是因为咱打垮了它,而是因为咱自己能造了,他们的市场份额被国产设备抢了,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是打压的产物。 说白了,“打垮阿斯麦才能让西方臣服”这种说法,既低估了全球产业链的复杂性,也误解了中国的大国格局。 中国追求的不是让谁臣服,而是不再被谁卡脖子;不是搞垄断,而是打破垄断;不是搞对抗,而是在自主可控的基础上搞合作。 从华夏之光光刻机研发成功,到中荷在农业、风电领域的深度合作,再到外交部推动的多边治理倡议,都说明咱走的是一条正道。 这条道或许难走,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有底气,比起“打垮谁”的虚火,这种靠自己实力说话、靠合作共赢铺路的路子,才是真能让中国站稳脚跟的根本。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