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站出来了!”男子掷地有声地发出质问:“普通老百姓买机票车票需要实名认证,买电话卡更需要实名认证,我就想问问各大运营商,电信诈骗的虚拟号码为什么就查不到他们的实名呢?谁能给14亿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这虚拟号码到底是个啥,它跟咱平常用的电话卡,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们手里的电话卡有实实在在的SIM卡,插在手机里才能用,办卡时身份证、人脸比对一个都少不了,运营商的系统里也清楚记着是谁在用。 但虚拟号码不一样,它是靠软件和互联网造出来的,没有物理SIM卡,本质上就是一串能接打电话的数字代码。 比如网约车司机和乘客联系时用的“中间号”,外卖员的临时联络号,这些都是合法的虚拟号码,用完就失效,目的是保护隐私。 可骗子用的虚拟号码,是钻了技术和管理的空子,把“隐私保护工具”变成了“诈骗伪装衣”,这两者的区别,就像菜刀和凶器,工具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谁用、怎么用。 这些坑人的虚拟号码之所以会产生,根子就在“虚拟运营商”和技术漏洞的双重影响。 虚拟运营商自己没有基站,靠租三大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做生意,按规定给用户办虚拟号码也得实名,可有些商家眼里只有钱,根本不把规定当回事。 今年8月,世纪蜗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就被有关部门罚了5万块,因为这家公司没履行实名制义务就给用户办卡,这种“放水”操作,等于直接给骗子开了后门。 技术上更简单,骗子靠两种东西就能造虚拟号:一种是VOIP设备,这玩意能把境外电话伪装成本地固话,山西晋城警方今年4月,就从医院弱电井里查出过这东西,骗子把它藏在角落里,就能让境外诈骗电话显示成“本地座机”,日均拨骗电话上百个。 另一种是网络改号软件,花几十块钱就能买,想显示银行客服号就改银行号,想显示公检法号码就改公检法号,根本不用跟运营商打交道,自己在家就能造“假号码”。 骗子拿着这些虚拟号码行骗,手段不算新鲜,但就是能屡屡得手,关键在于把“伪装”做到了位。 10月10号郑州铁路公安,在高铁上就阻止了一起诈骗,乘客王某接到“妻子”来电,说要办退款,结果对方是骗子,用的是香港虚拟号码,等王某反应过来回拨,电话早就打不通了。 这种骗术的套路很固定:先用虚拟号伪装成熟人、客服或者公职人员,比如深圳罗湖警方今年3月破获的案子里,骗子用1069开头的虚拟短信平台,假装短视频平台客服,说用户绑定了付费协议,一上午就能发几千条短信,骗了300多万。 老百姓之所以容易上当,是因为咱对“号码显示”有天然的信任,看到显示“本地固话”就觉得靠谱,看到“官方号段”就放松警惕,根本想不到这号码是骗子改出来的。 更狠的是,骗子还会用虚拟号远程操控受害者手机,就像王某遇到的那样,等你反应过来,手机可能都黑屏了,钱早就转走了。 最让人头疼的是,这些虚拟号码查起来比登天还难,这也是骗子敢这么嚣张的根本原因。 因为虚拟号码的“人机分离”太彻底,山西晋城那案子里,骗子把VOIP设备藏在医院,人却在江苏、广东遥控,电话是境外打过来的,设备在国内,人又在别处,公安得跨好几个省追查,等摸到线索,骗子早换地方了。 而且骗子的身份,也经过层层伪装,虚拟运营商给黑中介办号不实名,黑中介再转卖给骗子,中间隔了好几手,就算查到虚拟运营商,他们也说不清楚最终用户是谁,有些公司被罚的时候,恐怕也拿不出真实的用户信息。 更麻烦的是境外链路,很多虚拟号的服务器架在东南亚、非洲,咱们的警方要跨境调查,得走外交程序、协调当地警方,等手续办下来,骗子早把数据删干净了。 说到这,问题的核心就清楚了:不是实名制没用,是实名制在虚拟号码这“断了链”。 咱普通人办卡,运营商查得比谁都严,可到了虚拟运营商那,就成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技术管不了,是监管的手没伸到技术的每一个角落,VOIP设备、改号软件在网上随便能买到,这本身就是骗子们最爱钻的漏洞。 那区区几万块的罚款,对赚黑心钱的企业来说,恐怕连“挠痒痒”都算不上,这种违法成本太低,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那位大哥要的“合理解释”,其实老百姓心里都清楚:一旦被骗,就算下了狠功夫去追查,也也难抓到。 如果虚拟运营商敢不实名就重罚,罚到他们倒闭;如果改号软件、VOIP设备能源头管控,不让骗子轻易拿到;如果我们在平时多看国家发布的反诈宣传,多提升自身防范意识,相信诈骗案就会大大减少。 说一千道一万,这虚拟号码本身确实不是洪水猛兽,可当它成了诈骗分子的“隐身衣”,成了监管的“盲区”,就必须动真格整治了。 14亿人的财产安全,不能被“查不到实名”这几个字轻飘飘带过。 希望那位大哥的质问能被重视,让实名制真正覆盖到每一个号码,别再让老百姓在“全员实名”的环境里,还得提防那些“匿名骗子”。
“太崩溃了!”近日,西藏,一38岁男子从尼泊尔回国,在樟木口岸时,他手机被停机,
【277评论】【20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