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面对过的历届美国总统里,特朗普可能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这近40年来,中国面对的最“危险”总统!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就光说这两个月来,特朗普就已经对咱中国,抡起了好几柄“制裁重锤”。 这第一锤就是嚷嚷着要从11月1号开始,对咱们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再加一轮关税,税率高得吓人,想用这种“休克疗法”直接把中美贸易给打趴下。 第二锤更狠,直接威胁要断供飞机零部件,甚至私下里还在琢磨,要把所有用了美国软件的产品,甭管是咱老百姓用的笔记本电脑,还是工业上用的高端设备,像飞机引擎什么的,一股脑全都纳入对华出口的限制清单里。 这两招看起来是挺疯狂,可这里头也藏着特朗普自己的算计。 他发动关税战,就是想瞄准咱对美出口的命脉,想从根本上削弱“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而断供零部件和软件,这心思就更毒了,就是想直接卡住咱们制造业升级和科技发展的脖子,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特别是这后一手,要是真让他干成了,全球的供应链非得乱成一锅粥不可,到时候他美国自己的企业,也未必能独善其身。 现在咱天上飞着的那一千八百多架波音飞机,要是因为零部件断供全趴了窝,最先难受的恐怕不是我们,而是波音公司自己。 因为他们丢掉的,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少说也得有四分之一的订单没了,这明摆着是自作自受。 可特朗普非要这么干,他就是在赌,宁愿让美国企业吃点眼前亏,也要赌一把咱中国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强。 这种为了战略目的不惜伤及自身的冒险思路,正是他的危险所在,让你根本摸不透他的心思。 特朗普的“危险”,还不光体现在这些明面上的招数,他更厉害的一手,是特别善于把经济问题武器化,把商业往来当成要挟的筹码。 他嘴上可以说着漂亮话,什么“不想摧毁中国”,甚至最近还放出风来,说那“100%的关税可能不可持续”,显得好像有点回心转意。 可他手上的制裁动作是不可能停,甚至还更狠了。 就拿他威胁要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这事来说,哪还是简单的贸易摩擦,简直是想把咱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数字命门”,给攥在他自己手里。 这种手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关税战范畴,直接瞄准了咱们在高技术领域还存在的一些依赖。 而且特朗普玩的这一套,可不是他一个人在单打独斗,他把对外策略和国内的政治动员,都给死死地绑在了一块。 他不停煽动他那批“红脖子”基本盘,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外部敌人”,这样一来,国内啥矛盾都好转移了。 结果搞得现在在美国国内,对咱们中国强硬,居然成了民主、共和两党为数不多能达成共识的事情之一。 这种被民粹情绪绑架的外交政策,让中美这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回旋余地变得越来越小,稍微一不留神,就可能擦枪走火,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 可话又说回来,特朗普这种“危险”并非无懈可击,他也不是啥算无遗策的神仙,他的反复无常和极端政策,有时候反而暴露了美国自身的深层战略焦虑和不自信。 比方说他一边挥舞着关税大棒,一边又老调重弹,抱怨咱们“操纵汇率”。可这话音刚落,就被他们自己的媒体和专家给打了脸,说他的观点还停留在十几年前,人民币汇率机制早就今非昔比了。 这种基于过时认知和错误信息的决策,往往就导致他的攻势看着吓人,但后劲不足。 再看他要断供飞机零部件这事,咱中国现在可是拥有的是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航空市场,短期内可能会遇到些困难,但长远看,更怕“脱钩”的恐怕还是波音这样的美国巨头吧。 咱们自己的国产大飞机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每一次外部的压力,其实都在倒逼咱们自主创新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稳。 所以特朗普各种恐吓的效果,其实都差不多,这只会让咱们从上到下更加清醒,认识到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而投入更多资源去攻关。 就像之前的稀土制裁,咱一旦展现出反制能力,美国那边自己就先觉得“疼”了。 所以特朗普的“危险”,其实在于他彻底打破了中美之间交往四十年来,慢慢形成的那套既定规则和默契。 他不跟你讲什么长期战略、什么全球责任,他就要眼前的利益,就要兑现给他那部分选民的口号。 但他恰恰低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咱们中国“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定力。 这种定力的背后,靠的是咱们国家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咱们庞大且充满活力的内需市场,更是咱们不断攀登科技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心和行动。 特朗普要是真的一意孤行,把路越走越绝,他最终会发现:对中国而言,外部的压力很多时候反而成了内部凝聚力和创新能力的催化剂。 对美国来说,贸易战带来那点虚幻的红利,远抵不上他们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和国际信誉的损失。 您看他最近的语调,是不是已经从刚上任时那种,“要终结中国制造”的狂妄慢慢开始转向,说出“不希望摧毁中国”这种,带着求和意味的话了? 这种微妙的变化,本身就是咱们中国实力和韧性最直白、最有力的证明。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