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印度的制造业,永远赶不上中国?原因其实很简单,印度工厂40%的成本,是开空调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1-16 22:03:13

为何印度的制造业,永远赶不上中国?原因其实很简单,印度工厂40%的成本,是开空调交的电费,很多人只知道印度热,但不知道热到什么程度。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印度制造业这些年被“高温”死死卡住脖子,谁去过德里、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这些地方,应该都能体会什么叫做“地狱模式”,白天能热到48℃,柏油路晒得鞋底都能粘一层黑,风扇吹出来的风跟烘干机没什么两样,别说在户外干活了,连走路都得提心吊胆,可制造业这事儿,没法像互联网那样在家隔着屏幕点鼠标,机器和工人都得到场,车间一没降温,分分钟就出事。   精密制造、电子组装这种车间,温度要求极高,不是冷气吹着舒服就行,得一直稳在二十多度,只要空调一停,哪怕就十几分钟,设备温度马上飙起来,像富士康那样的大厂,哪怕想省点电费,试着用工业风扇,结果第一天就有好几个工人直接脱水送医院,生产出来的手机合格率也腰斩,没办法,只能咬牙加装中央空调,可一台空调一天消耗的电有多吓人?一条中型生产线,光空调一天电费就能顶上小厂半个月利润,电费账单一来,工厂老板都直冒冷汗。   而电力这块,印度的“老大难”问题更是让人抓狂,工业用电价比中国高,关键还老断,工厂停电不是偶尔,而是常态,很多厂区一天三五次跳闸,短则几分钟,长的能停半小时,一条生产线刚热起来,啪一下全停工,损失比电费还要大,所有工厂几乎都得备一套柴油发电机,停电就自己发电,可用柴油发电,成本能比市电高两到三倍,油价还年年涨,发电机出点小毛病也得专门请工人盯着,电网不稳,直接把工厂利润掏空一大截。   这种环境下,工厂光想保住正常生产就得拼命花钱,降温设备、备用发电、囤柴油,哪样都得烧钱,可钱花了,也不见得能稳产,高温时工人效率掉得厉害,研究测算,气温超40℃,工人干活的劲头直接打七折,很多厂不得不把八小时班缩成六小时,怕人中暑,可班次一缩,产能更低,订单容易砸手里,工人热得受不了缺勤率也高,工厂每年热浪季都得招临时工补空缺。   更惨的是设备,高温让机床、传动轴这些金属部件润滑油变稀,仪器精度下降,产品合格率往下掉,一些汽车零部件厂,合格率高温季节从九成多掉到八成,返工损耗直接写进账本,精密制造更受不了,芯片、传感器这种零件,温度一不稳就报废,厂家只能加装冷却系统,每个月多出几万电费,别看是小账,摊到产品上,一年下来利润所剩无几。   这些隐形损耗还只是冰山一角,高温和断电不仅影响本厂,还会传导到整个产业链,像手机、空调这样的大厂,哪怕自己装两套空调,供应商那边一停电,零部件交不出来,整条生产线都得跟着停,外资企业原本是奔着印度便宜劳动力去的,结果一算账,高温、断电、返工、人工补贴全加起来,根本省不下什么钱,于是撤场的多,转单回中国的也多,2023年有手机厂一年里就停产了三次,直接损失几百万美元,谁还敢大规模追加投资?   印度自家产业链本来就不全,零部件很多还要进口,高温季节,国外供应一旦延迟,工厂直接断粮,特别是空调、压缩机这些核心部件,印度本地厂商供应跟不上,热浪一来,需求暴涨,进口又跟不上,厂家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哪怕政府下令限制空调最低温度,制造业精密车间也没法妥协,否则产品报废比省下的电费还多。   再来看中国,电力基础设施就是制造业的“隐形护体”,电网稳定,工业电价低,工厂用电基本不用担心停电,降温成本低,光伏发电、AI智能空调、余热回收、屋顶绿化这些招数,能把能耗压到全球最低,精密制造业靠的不是低工资,而是全产业链本地自给,从一颗螺丝到一块芯片,绝大多数零部件都能国内搞定,不怕上下游掉链子,物流配套、5G网络、设备智能化,这些配合起来,生产效率高,成本还能压到极致。   反观印度,电力缺口常年10%以上,电网一到夏天就拉闸限电,偏远工业区甚至还有好几成工厂连市政电都用不上,电价贵、供电不稳、柴油发电补不上,制造业利润直接被蚕食,印度工厂利润率也就8%,中国能做到12%,光这一项成本差距就拉开了。   高温带来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印度的湿球温度动不动就突破35℃,人体极限都到头了,工厂还得咬牙上班,未来热浪越来越频繁,工厂降温、扩容、升级电网这些投入,没有几年、几千亿卢比根本缓不过来,能源转型慢,新能源并网难,短时间内想把制造业整体效率提上去,几乎不可能。  

0 阅读:130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