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红军城这仗能这么“反转”,乌军本来揣着矿道保命的小算盘,以为躲地下就能耍小聪明,结果被俄军反过来拿捏,把好好的“避难所”变成了插翅难飞的死局。 乌军一开始打得挺如意算盘,红军城底下那些老矿道可是天然的防御工事,纵横交错跟迷宫似的,他们寻思着躲进去既能避开俄军的炮火覆盖,还能时不时钻出来打个游击,把俄军拖成消耗战。毕竟之前好几年,乌军靠着无人机优势在战线撑了不少日子,2023到2024年那会儿,西方援助的技术和资金砸下去,无人机数量和操作员都是俄军的好几倍,大概觉得这次也能靠地形扳回一局。 哪成想俄军早把这套路摸透了,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人家先是憋了波大招,2024年库尔斯克战役后就针对性地练起了本事,不光组建了“卢比孔”这支顶级无人机部队,还在后方训练了几千个无人机小组,到2025年这会儿,战场上的无人机数量直接反超乌军十倍,操作员人数也变成了乌军的1.5倍。这一下就断了乌军靠无人机在外围策应的念想,矿道里的人等于没了眼睛和耳朵。 而且俄军的渗透战术,专门冲着矿道来的。准备阶段就派特种部队摸清楚了所有矿道入口和乌军的无人机发射点,然后空军和导弹部队对着这些关键位置狂轰滥炸,先把矿道的几个主要出口炸塌封死。等乌军反应过来想往外冲的时候,才发现地下通道早成了死胡同,想传递消息又怕被俄军的监听设备抓现行,只能在里面瞎转悠。 接下来俄军的“批量渗透”就派上用场了,每天派一百个火力小组,大概三百人左右钻进城区,这些人不跟乌军硬碰硬,专找矿道的通风口和隐蔽入口。一旦发现有人活动,立刻呼叫炮火覆盖,或者直接摸进去清剿。乌克兰电报频道Legitimny后来透露,乌军的无人机操作员根本不敢露头,刚想放飞无人机找点支援,就被俄军的渗透小组盯上了,地下矿道里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外头被一点点蚕食。 才四天时间,战局就彻底倒向俄军。德国记者朱利安·罗普克11月5号就在报道里说,俄军已经控制了85%的市区,乌克兰开源情报组织的数据更直接,说90%以上的区域不是被占就是成了灰色地带。连红军城的卫星城米尔诺拉德都被俄军围得水泄不通,乌军几次想解围都损失惨重,城里的守军想跑都没路,毕竟俄军早把“死亡走廊”的套路玩熟了,等着他们突围时再下狠手。 这会儿矿道里的乌军算是彻底懵了,原本以为的“保命洞”变成了囚笼,吃的喝的越耗越少,想冲出去就是炮火,想躲着就只能等死。俄军倒是按部就班地推进,先靠无人机把天空封死,再派渗透小组把地下搅乱,最后主力部队稳稳当当巩固阵地,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乌军的小聪明算是彻底失灵了。 说白了,乌军还是抱着老思路想靠地形占便宜,没料到俄军早就把战术升级了。从无人机反超到渗透清剿,每一步都掐在乌军的七寸上,这下好了,矿道没保住命,反倒把自己困成了瓮中之鳖,这反转来得实在太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