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慈禧的阻拦,这个疯子或许早已荡平了日本? 这儿说的“疯子”,可不是真的

萧兹探秘说 2025-11-06 16:27:45

如果没有慈禧的阻拦,这个疯子或许早已荡平了日本? 这儿说的“疯子”,可不是真的疯癫,而是晚清那批软骨头里最硬的一根——左宗棠。这老伙计一辈子就认一个理:谁抢咱地盘,就抄家伙跟谁干,管他是沙俄还是倭寇,半点不含糊。要是当年慈禧能少算点自己的小账,多听他几句劝,说不定后来让中国吃尽苦头的日本,早就让他按在地上收拾了。 1874年,日本刚搞了没几年明治维新,就敢拿“牡丹社事件”当由头,派西乡从道带着兵在台湾南部琅峤登陆,说白了就是想趁清朝虚弱抢块地盘试试水。消息传到西北,左宗棠正忙着筹备西征,手里的刀还没擦干净,听说倭寇敢动台湾,急得连夜给督办台湾海防的沈葆桢写信,把破敌的法子一条条列得清清楚楚:台北台南要重点设防,把原住民武装拉过来一起干,再借着地形掐断他们的补给线,这就是“分路设防、坚壁清野”的门道。 他不光给别人出主意,自己还主动往火线上冲,给总理衙门写奏折说“闽中各郡半滨大海,台海有警,各郡海口均宜设备”,台岛绵延千里,防守得处处到位,更狠的是直接放话“战则存,和则亡”,半点和谈的余地都不给留。那会儿他手下的西征军刚打了胜仗,士气正盛,他直接请命要抽一部分精兵驰援台湾,说要亲自去东南沿海坐镇。 可慈禧心里的小算盘打得比谁都精。西北打仗要花钱,她修园子也要花钱,哪有闲钱给左宗棠搞海防?朝堂上那帮主和派又天天在她耳边吹风,说日本不好惹,不如花钱消灾。结果呢?沈葆桢靠着左宗棠的计策明明把日军打得够呛,最后朝廷还是签了《台事专条》,赔了日本50万两白银。这一下可好,日本尝到了不劳而获的甜头,往后的狼子野心越来越大。 左宗棠那会儿就看透了日本的心思,知道这伙人贪心不足,今天抢台湾未遂,明天肯定还会来犯。他后来一直琢磨着要建稳固的海防体系,甚至想过等西北战事了结,亲自东渡台湾去布防,可惜这心愿到死都没了却。1866年他调任陕甘总督前,就惦记着台湾的安危,后来即便远在西北,也没一天放下过东南的海防。他心里门儿清,对付日本这种饿狼,只能用拳头说话,退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那会儿的日本其实没多强,军队装备参差不齐,后勤补给更是拉胯,要是真让左宗棠带着西征军南下,再给足经费造炮舰、修防线,凭他“抬棺出征”的那股狠劲,说不定真能把日本的野心掐死在摇篮里。 可慈禧不这么想,她眼里只有自己的权力和享乐,西北要维稳,宫廷要开销,哪样都比防备“远在天边”的日本重要。朝堂上的软骨头们又跟着附和,觉得“花钱买平安”最省事,硬生生把左宗棠的硬气主张给压了下去。 后来左宗棠临终前写的遗折里,还在念叨海防的重要性,可惜那会儿他已经力不从心了。再往后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海军一败涂地,割地赔款比1874年惨十倍,要是慈禧地下有知,会不会后悔当年没听那个“疯子”的话? 说左宗棠是“疯子”,其实是夸他敢在人人都想妥协的年代硬刚到底。这老伙计一辈子没怕过谁,收复新疆是这样,想收拾日本也是这样。只可惜晚清的朝堂被一群只懂算计的人把持着,把最锋利的刀雪藏了起来,最后反倒让本该被收拾的对手反过来捅了自己一刀。

0 阅读:107

猜你喜欢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