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使劲憋坏招,“德国对报复中国很犹豫” 当地时间10月31日,彭博社援引知情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01 22:30:23

欧盟使劲憋坏招,“德国对报复中国很犹豫” 当地时间10月31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披露称,在无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中方对关键原材料出口管制问题之际,欧盟正在考虑其他多种方案,其中一项是被官员称为“实物”关税( “in-kind” tariff)的规定。 只能说欧盟这阵子为了中国关键原材料出口管制的事儿,真是把 “憋坏招” 这三个字演绎得淋漓尽致,彭博社爆出来的 “实物关税”,说穿了就是想让中国出口商在卖货的时候,还得额外给欧盟的库存塞关键原材料,这算盘打得隔着大西洋都能听见响,可偏偏德国在旁边杵着,半天不敢跟着举旗,不是德国心善,是真的怕把自己家底给赔进去。 先说说欧盟为啥急着搞这出,核心就是中国手里攥着他们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的 “命门”—— 关键原材料。 就说稀土吧,全球 80% 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都在中国手里,德国的西门子搞风电、宝马奔驰造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稀土做的永磁体;还有锂,中国的锂提取和加工产能占了全球 60% 多,德国车企造电池,要是没了中国的锂,生产线就得跟断了电似的停摆。 之前欧盟也想过找替代来源,比如去澳大利亚买锂矿、去美国挖稀土,可澳大利亚的锂矿挖出来还得运到中国加工,美国的稀土矿开采成本比中国高 3 倍还多,周期要五六年,欧盟等得起,德国可等不起。 德国 2023 年 GDP 已经跌了 0.3%,制造业 PMI 连续十几个月在荣枯线以下,要是原材料断供,制造业这块基本盘就得垮。 再看这个 “实物关税” 有多离谱,相当于欧盟买中国的东西,不仅不给够钱,还得让中国倒贴原材料,这跟空手套白狼没区别。 可德国心里比谁都清楚,真要这么干,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的企业。 就说德国汽车业,2023 年德国对中国汽车出口额近 300 亿欧元,大众在中国的销量占全球近 40%,宝马的 iX3 车型更是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要是中国反制,要么限制德国汽车进口,要么进一步收紧原材料供应。 大众、宝马的业绩就得跟坐过山车似的往下掉,到时候德国车企的工人就得上街抗议,德国政府还得掏纳税人的钱补贴,这赔本买卖德国可不想做。 还有德国的化工巨头巴斯夫,2022 年在广东湛江投了 100 亿欧元建一体化基地,这是巴斯夫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专门生产用于新能源和电子行业的化工产品,而生产这些产品的关键原材料,比如钴、镍,大多要从中国采购。 要是德国跟着欧盟搞 “报复”,巴斯夫的湛江基地要么缺原材料,要么产品卖不回中国,100 亿欧元的投资就得打水漂,这种亏德国企业可不会吃。 更别说德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了,2023 年德国对华贸易顺差虽然比前些年降了,但也有近 200 亿欧元,主要靠汽车、化工产品和机械设备出口。 要是欧盟真的实施 “实物关税”,中国肯定会反制,到时候德国的顺差没了,甚至可能变成逆差,本来就不景气的德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之前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还专门去中国谈合作,嘴上说要 “降低对华依赖”,实际上却跟中国企业签了好几个原材料供应协议,就是怕真跟中国闹僵了,自己的产业链先断了。 欧盟里其实也不是一条心,法国虽然喊得凶,可法国的核能产业也需要中国的稀土,意大利的奢侈品出口也依赖中国市场,真正敢跟中国硬刚的没几个。 德国作为欧盟里的经济 “老大哥”,要是自己都犹豫,欧盟这出 “报复” 戏根本唱不起来。毕竟德国企业心里门儿清,跟中国搞原材料对抗,就像是拿着自己的饭碗砸别人的锅,最后锅没砸着,自己的碗先碎了。 欧盟那些 “坏招” 看着唬人,可德国知道,真要落地,受损最大的还是自己,所以才迟迟不敢点头,毕竟经济利益才是硬道理,总不能为了欧盟的 “面子”,把自己的制造业根基给毁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