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某智库称:“既然中国可以拒绝进口美国大豆作为反击手段,韩国也可以不买中国的大

恰似江楼月 2025-10-25 00:46:42

韩国某智库称:“既然中国可以拒绝进口美国大豆作为反击手段,韩国也可以不买中国的大白菜”。这话听着挺机灵,细想却特别天真。国际经贸要这么简单,各国商务部早该改成幼儿园大班了。去年韩国从中国进口28万吨泡菜,这可是千万个韩国家庭每天的饭菜。 说起这事儿,得先捋捋中美那边的贸易摩擦。中国从2025年5月开始,就彻底停了美国大豆的采购,这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过去几年,中国已经把巴西和阿根廷的供应链建得稳稳的,去年进口量就大幅转向那边,美国大豆农民直接傻眼,上千万吨货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订单损失至少1600万吨。特朗普那边急了眼,10月中旬还在社交平台上嚷嚷,说中国这是“经济敌对行为”,甚至威胁要停掉对华部分贸易,包括食用油进口。可中国这边底气足,因为替代渠道早备好了,饲料和油料需求没受大影响,美国农民的损失反倒成了贸易谈判的筹码。这事儿搁谁看,都是有备无患的常规操作,国际贸易里常见的那种杠杆博弈。 反观韩国智库抛出的这个“不买中国大白菜”的主意,就显得特别不接地气。韩国一年白菜消费量得有200万吨,进口部分占25万吨左右,其中99%都靠中国供应,尤其是山东和东北的产区。去年数据摆在那儿,28万吨泡菜制品直接进了韩国市场,这不光是数字,是关系到上千万家庭餐桌的日常刚需。泡菜在韩国不是小菜,是国菜级别的东西,冬天家家户户腌缸都得备上,没了它,饭食就少了好些滋味。智库这么一说,听着像对称反击,可现实里韩国本土白菜产量本来就紧巴巴的,成本还高出中国货六倍。要真停进口,首尔超市的白菜价早就不是79元人民币一颗那么简单了,可能会直接翻倍,猪肉都比它便宜不了多少。 2025年这情况更糟,韩国农业部数据 show,极端高温和病虫害把白菜种植面积缩了23.9%,产量跌了24.5%。从5月开始,首尔市场白菜价就一路狂飙,涨幅超24%,泡菜成品也跟着水涨船高。政府一看苗头不对,赶紧从中国紧急调货,7月2日还宣布扩大供应,包括白菜在内的一揽子农产品。想想看,5月20日媒体报道,韩国泡菜进口创纪录,就是因为白菜短缺闹的。这时候喊不买中国货,不是给自己添堵吗?本土农场主本来就叫苦,田里虫子爬满,叶子卷边,喷药都追不上节奏,收成少了两成多。智库的建议搁这儿,就跟说“咱们不吃饭了,省得依赖外地粮仓”差不多,忽略了民生账本的厚度。 关键还在于替代品这道坎。中国停美豆时,巴西阿根廷直接顶上,产量够大,冷链物流也成熟,价格还能压一压。可韩国找中国白菜的备胎,哪儿那么容易?其他国家像越南或日本,产量有限,冷藏运输跟不上趟,就算勉强运来,运费一算就是中国货的好几倍。韩国本土呢?高寒地区种白菜的成本高不说,气候变暖还让那些专属产区产量不稳。2024年9月,韩国政府就因为干旱危机,紧急从中国进口16吨白菜稳市,10月又计划1100吨。这不是头一回了,从2010到2022年,韩国政府先后五次从中国拉白菜救急,2024年那次八天内就500多吨。每次短缺,都是靠中国货填坑,价格才能不崩盘。 从中国这边看,韩国那点订单压根不算事儿。中国是全球蔬菜头号大国,山东一亩地白菜收成上万斤,出口泡菜制品今年1到7月就卖了18.2亿元,同比涨5.2%,90%以上去了韩国。青岛有20多家大厂,年出口韩国20万吨,生产线用机器人码垛,一小时10吨,效率是人工十倍。就算韩国真减量,国内直播带货和净菜配送随便消化,菜农库存眨眼就清。贸易博弈的核心是“不可替代性”,中国对美豆有后手,韩国对白菜却卡在脖子上。智库的点子听着解气,可一算依赖度,就露馅了。除了白菜,大葱、生姜、辣椒这些泡菜原料,今年韩国也扩大从中国进口,连云南的咖啡鲜花都成了热门货。放着稳当供应链不过,非拿老百姓饭碗当赌注,这思路搁哪儿都不靠谱。 这不光是农产品的事儿,还牵扯气候和全球链条。韩国白菜危机,根子在气候变化上,2024年9月路透社就报道,极端天气让泡菜产量质量双降,科学家和农场主都直摇头。2025年延续这势头,政府仓库得囤更多,进口依赖只会加深。反过来,中国蔬菜出口链条韧性强,2025年上半年数据稳中有升,没见波动。韩国媒体上,网友吐槽智库专家“停进口中国白菜,中国经济倒退30年”的反话,其实戳中了要害:韩国停购顶多挠痒,中国经济结构多元,农业早不是支柱,出口一角而已。韩国专家那番话引来网友群嘲,说“自己种去吧”,暴露了这种本土保护主义的主意多半是空谈。

0 阅读:56
恰似江楼月

恰似江楼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