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制裁我,我就越反华!”这话谁说的?一个被吊销执照、冻结账户、踢出律师圈的深圳前女律师周君红。 时间倒回2003年,25岁的周君红揣着两所顶尖法学院的文凭闯入深圳律所。她专接刑事案件,尤其擅长替走私、贩毒嫌疑人辩护。 办公室墙上挂满与犯罪分子的合影,书柜里陈列着“无罪判决书”,她甚至在同行讲座中炫耀:“如何伪造精神鉴定帮毒枭脱罪?这得看律师的‘技术含量’。”这种将法律技艺降格为犯罪工具的行径,为她日后的堕落埋下第一颗雷。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时,周君红嗅到了“流量商机”。她通过翻墙软件在境外平台注册账号,初期搬运西方媒体抹黑中国防疫的报道,日更20条。 三个月后,她开始“原创黑料”:用缩水两毫米的公章伪造假诊断书,雇佣东南亚群演拍摄“看守所酷刑”视频,甚至编写《抹黑中国操作手册》兜售给反华组织。某NGO每月支付5000美元“活动经费”,要求她按剧本炒作新疆、台湾议题。 当网友戳穿其视频拍摄地根本不在中国时,她已靠“阴间滤镜”谎言收割百万粉丝,单条广告报价飙至2万美元。 但流量狂欢的代价来得比想象中更快。2025年1月,深圳市司法局依据《律师法》第49条,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吊销其执照。 2月,央行冻结其名下所有账户,南山价值1200万的房产沦为死资产;3月,移民局将其列入禁止出入境名单。更讽刺的是,她曾在直播间哭诉“骨肉分离”,真相却是婚内出轨被丈夫断绝关系,三个孩子拒绝见母亲。 失去利用价值的周君红,很快体验到西方“言论自由”的残酷法则。她试图申请政治庇护,却被美国移民局以“移民欺诈风险”驳回。 昔日追捧她的西方媒体集体沉默,推特评论区被虚拟货币打赏表情包刷屏:“乞讨还穿香奈儿?”更致命的是内讧曝光——某反华教授出狱后请她辩护,她竟开价百万律师费,聊天记录被公开后,“自由斗士”人设彻底崩塌。 如今,纽约唐人街的油烟后厨里,周君红刷洗着堆积如山的餐盘,油管直播界面不断弹出“卖国贼”的虚拟番茄。而深圳律师协会的荣誉墙上,曾与她同期执业的律师正展示“公益维权先锋”奖杯。 这两幅画面,恰似流量时代的终极审判:所有靠贩卖祖国换来的流量,终将连本带利偿还;所有践踏底线的叛国者,永远等不到救赎的船票。 值得玩味的是,周君红的堕落轨迹与鲍毓明案形成跨时空映照。2020年,拥有中美律师资格的鲍毓明因性侵案暴露双重国籍,司法部随即专项整治外籍律师。 而周君红在鲍案发生时,正忙着将同类案件包装成“司法黑幕”素材。五年后,当鲍毓明在美国监狱服刑,周君红则在唐人街餐馆端盘子——两人殊途同归,印证了跨境犯罪者终将坠落的铁律。 这场闹剧背后,藏着更值得深思的命题:一个接受过中国顶尖法律教育、曾以“捍卫公平”为志向的律师,为何会沦为境外势力的传声筒?是流量诱惑冲垮了职业伦理?还是个人境遇波折扭曲了价值观?或许答案藏在周君红2025年6月的最后一条推文里:“继续为自由而战。”只是这次,没人再相信她的“战旗”不是美元铸就。 当周君红攥着三天打工换来的85美元小费走向流浪者收容所时,她或许终于懂了:那些被她写成“黑材料”的中国司法条文,那些被她嘲讽为“洗脑工具”的爱国情怀,才是守护公民尊严的真正铠甲。而她的“反华宣言”,不过是历史垃圾堆里一枚生锈的流量硬币,正面刻着贪婪,背面写着耻辱。 这场闹剧,你如何看待?是个人选择的悲剧,还是流量时代的必然产物?评论区见。
“中国越制裁我,我就越反华!”这话谁说的?一个被吊销执照、冻结账户、踢出律师圈的
鉴清评趣
2025-09-03 11:36: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