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嚣张了!”9月河南濮阳,一男子银行账户突然收到1300元转账,男子还不认识转账方,男子打电话联系对方,却被告知这笔钱是他借的“贷款”,可男子从没在网上贷款过,于是选择了报警 。5天之后,还没等警方查清,催收电话就打来了,要求男子连本带利还款3731元,男子拒绝还款后,对方直接威胁男子:“不还钱就别想过消停日子,亲朋好友也跟着遭殃。” 事后男子将此事曝光,谁知催收得知后还反过来威胁记者! 1300 元到 3731 元!仅仅 5 天,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与杜先生有相同经历的受害者不在少数。 河北的张先生曾收到 2000 元陌生转账,3 天后被要求还款 4500 元,因不堪催收电话骚扰,最终被迫转账; 广东的李女士则因动用了 1500 元 “天降资金”,被对方拿着银行流水起诉,虽最终胜诉,却耗时半年之久。对比之下,杜先生的应对显得尤为冷静。 从 9 月 7 日收到转账到 9 月 12 日被威胁,他始终没动账户里的一分钱,还第一时间完成了 “报警备案 — 留存证据 — 联系媒体” 的关键操作,为后续维权筑牢了防线。 9 月 7 日下午,杜先生的手机突然弹出银行通知,1300 元的入账金额让他心生疑惑。常年做生意的他对往来账目格外敏感,付款方 “杨爽” 这个陌生名字,更是让他瞬间警觉。 “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会不会是诈骗,毕竟没跟人有过这笔交易。” 杜先生立刻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却得到 “转账合规、无法透露付款方信息” 的回复,客服那句 “建议报警留存证据” 的提醒,让他不敢耽搁,当即带着转账截图、银行流水赶往辖区派出所。 民警的提醒让杜先生惊出一身冷汗:“千万别动这笔钱,一旦动用,对方很可能拿着银行流水咬定你‘实际使用借款’,到时候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回家后,杜先生仔细梳理近一个月的信息往来,发现 3 条陌生短信,内容都是 “低息贷款,秒到账”,还附带了不明链接。 “当时觉得是垃圾短信就删了,现在想来,手机号说不定就是这样被盯上的。” 他还特意将报警回执、转账记录整理成电子文档,存在加密文件夹里,甚至开启了手机通话录音功能,为可能到来的麻烦做好准备。 9 月 11 日,麻烦如期而至。从早上 9 点开始,杜先生的手机就被陌生号码 “轰炸”,平均 3 分钟一个来电。 第一次接通电话时,对方语气强硬,上来就直呼其名:“杜 XX,‘5 秒速借’的钱该还了,2430 元,今天必须结清!”“我从没听过这个平台,更没借过钱!” 杜先生试图解释,可对方根本不听,反复强调 “9 月 7 日借的款,利息早就涨了”,还要求他添加私人微信接收 “还款链接”。 意识到是套路贷后,杜先生直接提及报警:“我已经向派出所备案了,有问题你们找警方沟通。”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对方,电话那头开始出现辱骂词汇,甚至威胁 “不还钱就炸你通讯录”。 9 月 12 日,催收变本加厉。还款金额从 2430 元涨到 3731 元,催收电话的频率也增加到 “每分钟一个”,短信里的威胁内容更是不堪入目。 “别以为报警有用,我们能找到你,就能找到你家人朋友,让他们都知道你是赖账的!” 杜先生没有慌乱,反而联系了当地媒体,希望通过曝光让更多人警惕。 记者根据杜先生提供的催收电话回拨时,对方起初坚称 “杜先生自愿借款,有记录可查”,可当要求出示借款合同、人脸认证截图时,却以 “保护客户隐私” 为由拒绝。 在记者的反复追问下,对方终于松口:“这就是高利贷,我们凭什么平白无故借钱给他?” 甚至反过来威胁记者:“你也敢多管闲事?我们有专门的催收人员,想赖账根本不可能。” 更令人震惊的是,记者在安卓、苹果应用商店搜索 “5 秒速借”,均未找到相关 APP;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公司注册记录。 这竟是一个 “无资质、无信息、无备案” 的 “三无” 平台。某银行安全专员王经理分析,这类平台通常通过短信链接传播,用户点击后会被诱导填写个人信息; “他们利用合规的转账流程制造借贷事实,再靠高额利息和威胁恐吓逼迫还款,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追查难度很大。” 截至目前,杜先生账户里的 1300 元仍处于冻结状态,警方已根据催收电话和短信链接锁定几个可疑 IP 地址,正在排查催收团队的具体位置,同时核实 “杨爽” 的身份是否存在冒用情况。 这场由 1300 元引发的风波,正推动着对套路贷的进一步打击,也为更多人敲响了警钟。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2025-09-26《“5秒速借”强放高利贷:男子收1300元转账,5天后遭暴力催收3731元》
“太嚣张了!”9月河南濮阳,一男子银行账户突然收到1300元转账,男子还不认识转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30 22:44: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