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断供更可怕!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若我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30 12:44:53

比芯片断供更可怕!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若我们决定切断大陆芯片供应,他们将束手无策!”不仅如此,他再一次强调:“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2025 年秋,台积电南京工厂的车间里,机械臂仍在高速运转,每月数十万片 28nm 成熟制程芯片从这里产出,发往大陆各地的汽车厂商与家电企业。 就在三个月前,台积电曾内部讨论是否缩减南京工厂产能,最终却以 “维持满负荷生产” 告终。 这个看似寻常的决策背后,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博弈的新动向,也暴露了张忠谋 “切断供应” 狠话下的现实困境。   2024 年底,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第一座工厂正式量产,苹果、英伟达的订单占满了产能,张忠谋在投产仪式上再次强调 “技术与美国市场的绑定”,言语间仍带着对大陆芯片产业的轻视。 可彼时的南京工厂,正面临着一场特殊的 “考验”:大陆某家电巨头找上门,希望定制一批适配智能冰箱的芯片,要求产能稳定且价格有竞争力。 若是在几年前,台积电或许会犹豫,但这次,他们不仅接下订单,还专门调整了生产线,原因很简单。 成熟制程芯片的利润虽不如高端工艺,但大陆市场的稳定需求,成了台积电平衡全球业务的 “压舱石”。 没人比台积电更清楚,所谓 “切断供应” 的狠话,在成熟制程领域根本站不住脚。   2025 年上半年,大陆智能家电市场规模突破 5000 亿,仅芯片需求就同比增长 20%,其中 80% 依赖成熟制程。除了家电,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更是让成熟制程芯片成了 “香饽饽”。 比亚迪 2025 年上半年销量突破 150 万辆,其搭载的车规级芯片中,国产芯片占比已达 60%,而这些国产芯片的生产,不少都需要与台积电南京工厂协同,形成 “设计 — 代工 — 应用” 的局部闭环。 张忠谋或许能缩减高端制程供应,但他不敢放弃这块市场,毕竟南京工厂的产能利用率直接影响着台积电的整体营收,一旦缩减,三星、中芯国际早就虎视眈眈,等着抢占份额。   更让台积电头疼的,是美国工厂的供应链问题。2025 年 7 月,美国某光刻胶供应商因技术故障无法按时供货,导致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停产三天,损失近亿美元。 这件事暴露了一个关键问题:即便台积电在美国建厂,核心设备与材料仍依赖全球调配,尤其是刻蚀机、光刻胶等关键环节,大陆企业已在成熟制程领域实现突破。 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在 28nm 生产线的国产化比例已超 50%,上海新阳的光刻胶也通过了多家代工厂的验证。 对比之下,台积电美国工厂的供应链反而更脆弱,地缘政治的任何变动,都可能让其生产节奏陷入混乱。就在台积电为供应链焦虑时,大陆芯片产业正在另一条赛道上加速奔跑。 除了比亚迪在汽车芯片的突破,一家名为 “芯智联” 的初创企业,2025 年推出了首款适配智能家电的 SoC 芯片,不仅集成了多个功能模块,还通过了国际安全认证,成本比进口芯片低 15%。 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曾是台积电的工程师,他坦言:“我们不跟台积电拼高端工艺,而是从具体应用场景出发,把芯片做得更贴合市场需求。” 这种 “应用驱动” 的思路,正在大陆芯片产业蔓延,从智能手表到工业传感器,越来越多的国产芯片开始崭露头角,它们或许不是最先进的,但却是最实用的。 2025 年 9 月,商务部发起的芯片反歧视调查有了新进展,针对美国对大陆芯片企业的设备限制,提出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对部分芯片原材料的出口管控。 这一举措让台积电坐不住了,他们紧急派代表团与大陆相关部门沟通,希望维持南京工厂的正常运营。 此时的张忠谋,再也不提 “切断供应” 的狠话,反而强调 “两岸半导体产业的互补性”,态度的转变背后,是利益的权衡。 他清楚,大陆不仅是市场,更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失去这个环节,台积电的全球布局将难以维系。   如今,台积电南京工厂仍在满负荷生产。而那些像 “芯智联” 一样的初创企业,正在成熟制程领域不断深耕,它们或许还无法与台积电在高端工艺抗衡; 但却用 “小而美” 的产品,在细分市场站稳了脚跟。这场芯片博弈,早已不是 “谁切断谁” 的简单对抗,而是变成了 “供应链韧性” 与 “市场需求” 的较量。 台积电仍握着高端工艺的优势,但大陆芯片产业正用 “应用驱动” 的韧性,一步步打破技术垄断的神话,未来,随着更多国产设备、材料的突破,这场博弈终将走向更公平的产业格局。   资料:张忠谋:“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 海峡导报

0 阅读:43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