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202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北京60多平米的老房里度过95岁生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9-03 18:36:43

[太阳]202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北京60多平米的老房里度过95岁生日!没有鲜花也没有寿宴,唯一的生日礼物,是侄子送来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三学社画的祝寿字画...... (参考资料:2023-08-12 北京日报客户端——“两弹元勋”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平静度过95周岁生日) 在北京海淀区,藏着一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建起的老楼,走进昏暗的楼道,看着墙上裸露的管道,你会觉得时间在这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这里是许鹿希的家,一个不足七十平米的小三居,也是她主动为记忆搭建的一座“博物馆”。 就在8月11日,这位“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夫人、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平静地迎来了自己的九十五岁生日,这个家里的陈设,与其说是清贫,不如说是一种深情的固执,一切都维持着旧样,是对过往的尊重,更是对一份情感契约的守护。 阳台那扇木门上的裂缝,侄子许进提过好几次要修,都被她拦下了,“你姑父在的时候就有缝”,一句话,就让这道瑕疵成了连接时空的圣迹,这种“不变”,是她刻意为之的选择。 因为哮喘,她已经有整整十年没下过楼了,这间老屋,就是她的整个世界,生活被简化到极致,生日这天,餐桌上只有两个包子和几根香蕉,没有鲜花,更没有寿宴,这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足,是对往昔岁月的无声延续。 家里的物件,也都在替主人讲述着过去,中间那个被改造成会客厅的房间里,摆着两只甚至有些“土气”的木质沙发,它们可不是普通家具,1971年杨振宁到访,丈夫邓稼先特地从单位借来,就此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书桌旁更是家里的精神核心,邓稼先的半身铜像被灯光映照,旁边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字条早已泛黄,而邓稼先的多幅照片,则被细心地套上了塑料袋,只为隔绝尘埃,仿佛这样就能让记忆永不蒙尘。 生日这天,她收到了几幅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九三学社同志的祝寿字画,应侄子的提议,她坐着轮椅与字画合影,拍了几张后,她主动要求,一定要在丈夫的铜像前拍一张。 她看着铜像轻声说:“让他也看看”,那一刻,冰冷的金属仿佛有了温度,成了她情感交流的伴侣。 尽管活在这样一个凝固了时光的空间里,许鹿希的精神却从未停滞,这位面庞清瘦、头发花白的老人,虽然行动不便,但精神头十足,记者来访,她双手合十微笑致谢;记者离开,她拱手作别,尽是温和与礼数。 最让人意外的是,她熟练地使用着微信,这是她与外界保持联系的窗口,近二十分钟的拍照时间里,她与每一幅字画都认真合影,结束后,她清晰地对侄子许进下达指令:“记得把照片发到我微信。” 这一幕,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人老心不老”,她对国家,只讲奉献,从无要求;对他人,总怕麻烦,但对自己,她却始终保持着与时代同行的开放心态。 许鹿希的家,不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而是一座用爱与记忆精心维护的圣殿,她守护的,不仅是丈夫的过往,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精神,正通过一张张微信照片,找到了流向未来的新方式。

0 阅读:36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