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3年,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处长陈泊,得知两天后,毛主席将接见新四军田守尧旅长,他立刻审核田守尧的资料,发现他3月就动身来延安,而从华中到延安,路程这么短,根本用不着3个月,这里头有问题! (参考资料:2018-12-06 文汇网——文汇记忆 | 军统特务潜入延安暗杀毛泽东,任务失败但最后为何能全身而退?) 在战火纷飞的延安,提起陈泊,人们总会想起毛主席给他的那个响亮名号——“延安的福尔摩斯”,这个赞誉,远不止因为他破了几个大案,更在于他那套让人拍案叫绝的思维方式。 陈泊,原名卢茂焕,大家也爱叫他的别名布鲁,他用自己的行动,把保卫工作变成了一门真正的艺术。 他的核心打法,听起来有点玄乎,叫“化敌为我,化我为敌”,这可不是简单的抓人审问,而是一种格局上的碾压。 他认为,与其被动地防守,不如主动出击,甚至干脆“扮演”成敌人,从内部把对方的计划搅个天翻地覆,这个想法太超前了,后来被中央社会部直接采纳,成了正式的工作方针。 这一招玩得最绝的,当属李茂堂案,李茂堂本是我党党员,被捕后叛变,一路爬到中统陕西省室主任的高位,陈泊硬是把他给争取了回来,让他成了插在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这事儿有多重要?1943年,毛主席亲自批准李茂堂重新入党,这简直是反间计的教科书级案例。 还有一次,中统派了个特务伪装成《中央日报》记者,想潜入边区搞事情,陈泊抓到人后,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我为什么不能替他去“采访”? 于是,他穿上特务的行头,拿着人家的记者证,大摇大摆地跑遍了延长、延川等六个县,把国民党县党部的书记长们见了遍,一趟“公差”下来,敌人的情报没搞到,反而被陈泊顺藤摸瓜,揪出了四十多个暗藏的钉子。 当然,光有战略还不够,陈泊对人心的洞察同样厉害,他知道,特务脱下那身皮,首先也是个活生生的人。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特务活动猖獗,边区抓到了一个叫陈兴林的军统教员,这家伙是从汉中特训班出来的,那个班专门培训特务搞暗杀、窃情报,再伪装成进步青年往延安钻。 策反陈兴林时,出了个岔子,陈兴林突然提出,想回家探望新婚的妻子和老母亲三天,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方夜谭,谁都怕他跑了。 但时任边区保安处侦察科科长的陈泊力排众议,不仅批了假,还送上边区货币、一只烧鸡和一些布料,这些在当时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彻底融化了陈兴林的心,他当场泪流满面,三天后果然准时归来。 这场人性的“赌博”,陈泊赢麻了,归来的陈兴林,在一个五四青年节的集会上,当场就指认出了混在人群中的同伙,顺着这条线,到1942年底,一个由32名军统特务组成的潜伏网被连根拔起,这些人已经渗透到了军委二局电台、联防司令部等要害部门,想想都后怕。 如果说前两招是屠龙技,那陈泊的第三个绝活,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侦察直觉,他那双眼睛,总能从最不起眼的地方发现致命的漏洞。 1943年6月,延安气氛紧张,刚发生了两起武装特务偷越哨卡的事件,陈泊在查阅一份普通的中央领导日程表时,一条信息让他心头一紧:毛主席计划在6月22日接见一位叫田守光的新四军旅长。 这位“田守光”自称3月初从华中出发,路上走了三个多月,介绍信还在渡海战斗时丢了,听起来合情合理,但陈泊却嗅到了不对劲:三个月的行程太长了;在军人遍地的延安,伪装成军人最不容易被察觉;介绍信丢了,这个借口也太完美了。 他没有犹豫,立刻向晋西北的八路军兵站发电报核实。 电报的回音,证实了他的猜测:五月下旬,根本就没这么一号人路过,陈泊马上建议并亲自负责审查,两昼夜的审讯后,真相大白。 此人是军统派来刺杀毛主席的特务,原来,军统头子戴笠得知真的田守光旅长早已牺牲,便策划了这场毒计,这个杀手已经在招待所安然住了五天,离见到毛主席只差两天时间。 战略家的大胆、心理学家的细腻,再加上侦探的敏锐,三者合一,才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布鲁”,他不仅仅是在破案,更是在用一种立体的智慧保卫着延安。 毛主席说他的功劳是“奇功”,希望有十个他来保卫延安,这绝非虚言,陈泊,这位“延安的福尔摩斯”,确实是那个时代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
1975年,蒋刚咽气,比蒋经国只大12岁的宋美龄就想独揽大权,没想到,一向憨厚的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