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国军副军长投敌后请日军吃饭,突然进来一位伙计大喊:“清炖鸡来咯!”副军长闻言,突然脸色大变,当即掏枪,一枪击毙了日军高官!
在那个战火连天的1944年夏天,一位国民党军官突然投靠日军,百姓们议论纷纷,谁知一场宴席上,一声“清炖鸡来咯”打破平静,枪声响起,日军高官倒下。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胆量?
说起抗日战争那段日子,河南伊川县的百姓可没少遭罪。日军进来后,到处烧杀抢掠,乡亲们家破人亡,日子过得提心吊胆。郭绍绪就是本地人,他小时候家里穷,爹妈早亡,从小跟着村里人混,练就一身好体格。十二岁投军,从小兵干起,凭着本事,十九岁当上小军官。后来抗日打响,他跟着国民党部队北上,见过不少战场上的惨状,心里头对日本侵略者恨得牙痒痒。
1944年春天,日军发动豫中会战,铁蹄踏进中原,伊川县城被第139联队第三大队占了。郭绍绪那时是国民党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的副官,王凌云是河南人,听说家乡遭殃,就派他回去探望,顺便带点武器组织力量。郭绍绪一到家,看到村里房屋烧光,乡亲们流离失所,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暗地里联络老战友和本地有志气的民众,凑起一支自卫队,准备跟鬼子干。
日军大队长大内义弥这家伙,心狠手辣,推行“三光政策”,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他听说郭绍绪带人回来,本想拉拢用“以华制华”的招数,就派人送信,许诺保安队司令的位子。郭绍绪一看,这是个机会,表面上答应了,实际心里盘算着怎么除掉这些家伙。一时间,乡亲们不明真相,骂他是汉奸卖国贼,他忍着气,继续伪装,慢慢取得日军信任。
就这样,郭绍绪当了几个月伪军头头,帮日军干些表面活儿,其实暗中保护抗日力量。日军见他听话,放松警惕。他觉得时机到了,就在1944年8月25日,借着感谢日军的机会,在县城一家酒楼摆宴,请大内义弥和七名军官来吃饭,还带了四十多名士兵把守。宴席上,大家喝酒聊天,气氛热乎。突然,伙计端菜进来喊“清炖鸡来咯”,这就是信号。郭绍绪脸色一变,拔枪击毙了大内义弥,其他自卫队员从暗处开火,五分钟内把八名军官和四十多名士兵全干掉。
这事儿一出,伊川县炸了锅。百姓们先前错怪了郭绍绪,现在知道他是为了抗日才假装投敌,纷纷夸他是民族英雄。这场“五分钟战役”也叫“鸿门宴”,直接削弱了日军在当地的力量,让抗日活动更有劲头。郭绍绪的队伍继续扩大,配合其他力量打击侵略者。
回想那时候,抗日战争靠的就是这种机智和勇敢。郭绍绪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他的事儿告诉我们,普通人也能在关键时候站出来,为国家民族出把力。日军那些军官,仗着武力欺负人,到头来落得个惨死下场,活该。抗日胜利后,郭绍绪得到表彰,他的故事流传下来,提醒大家别忘历史,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