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在山上休息的迫击炮手陈宝柳,忽然发现30多个日军和几个女人,正在不远处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8-04 09:27:22

1945年在山上休息的迫击炮手陈宝柳,忽然发现30多个日军和几个女人,正在不远处的榕树下,他感觉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就悄悄架起迫击炮,打算给他来一发。

1945年春季,抗日战争正处于决定性关头。

在江西赣州的一片山头,一场无声的战斗即将展开。

陈宝柳,一名年轻的迫击炮手,正隐蔽在茂密的丛林中,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随着三声爆炸巨响,三发炮弹精准击中目标,当场击毙约四十名敌人,整个过程干净利索。

这一战让他声名大噪,成为部队里人人传颂的“炮神”。

陈宝柳的故事要从1922年说起。

他在浙江温州的一个小山村出生,是家中第四个孩子。

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陈宝柳从小就比同龄人壮实,个头高大,身体结实,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农忙时节,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地里帮父亲干活,无论种稻谷还是收蔬菜,都一丝不苟。

尽管年纪小,他已经能像大人一样起早贪黑地劳作,担起了养家糊口的担子。

这种辛苦的童年生活,不仅磨炼了他的体魄,还培养出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时间一晃到了1943年初,抗日战争打得火热,国民党开始在整个浙江大规模征兵。

陈宝柳当时21岁,正好符合条件,一天在田里劳作时,就被一群国民兵直接带走了。

进了军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基础行军和队列训练异常艰苦,陈宝柳虽身体好,但头几天就累得够呛,站不稳脚是常有的事。

但他咬牙坚持,从不抱怨。

没过多久,部队就把他派上前线,因为战争吃紧,新兵根本没时间喘息。

第一次实战中,日军一波接一波冲来,枪炮声震耳欲聋,陈宝柳的心差点跳出来。

看到战友倒下的惨状,他本能地趴在地上装死,靠憋着呼吸躲过了致命攻击。

这次经历让他醒过神来:打仗不只是拼力气,更得靠脑子。

不久,陈宝柳主动申请加入大刀队,想学白刃战。

训练残酷极了,刀光剑影间他不止一次受伤,可他没想过放弃。

一次实战中,他又挨了刀,便明白单纯肉搏对付不了日军。

他们靠机动快、火力强,大刀再狠也挡不住远距离轰炸。

正好1943年部队弄到两门意大利造的迫击炮,陈宝柳马上要求试试。

起初,迫击炮的操作让他吃尽苦头。

炮身沉得要命,装弹瞄准费力气,炮弹发射时那反作用力震得他浑身发抖,好几次差点摔倒。

但陈宝柳硬是靠那股韧劲儿,一次次练习,渐渐掌握了技巧。

他领悟到,这玩意儿真是一门技术活:算射程、判断风向、瞄角度都得精确。

实战验证了这点,陈宝柳的命中率高达85%,经常一发炮弹就端掉敌人指挥部或炸毁后勤。

战友们看呆了,这才送他“炮神”的外号。

1945年3月,陈宝柳的部队埋伏在赣州的山林中,等着新战斗打响。

他全神贯注盯着远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改变战局。

那天,他突然瞥见山脚大榕树下,一股日军正歇脚,抽烟聊天混着几个汉奸,根本没防备。

陈宝柳立刻判断这是良机,简单和战友确认后,就轻手轻脚挪位子。

他默默估算几百米的距离,装弹一气呵成。

第一发炮弹呼啸而出,精准落在榕树下,炸得泥土飞溅,十几敌人当场倒地。

硝烟未散,第二发又到,轰隆声中日军队伍大乱,剩下的人仓皇逃窜,连枪都顾不上捡。

陈宝柳眼明手快,第三发接着射出,正中核心区域,彻底清场。

战后清扫战场,确认约四十个敌人丢了命。

这一仗,陈宝柳只用三炮就摆平,部队上下无不佩服。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全国都沸腾了。

陈宝柳本该继续当兵,但内战一爆发,他就认为国共本是一家,何必自相残杀,便申请退伍回了老家温州。

归乡后,他和妻子一起种田种菜,有时还去河边钓鱼,日子虽平凡却很踏实。

村民知道他打过日本鬼子,都拿他当英雄,口口相传他的故事,鼓励后辈学他这股劲儿。

2015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国家特意举办纪念活动,向老兵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这时陈宝柳已年过九十,身体还算硬朗,这份荣耀让他晚年亮堂堂的。

他的经历,不是虚构的传奇,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战乱中挺身而出,最终为国为民尽忠。

今天,我们纪念他,是为了让那份不屈精神代代相传,提醒我们面对挑战时也拿出勇气和担当。

0 阅读:225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