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发生了一桩让鲁迅没想到的事情。坚持丁克的他避孕失败了,儿子海婴出生了。这对鲁迅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在儿子出生后,都表现得非常嫌弃。
话说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出生在绍兴一个有点书香气的家庭。小时候家里还算殷实,他跟着祖父和私塾老师学四书五经啥的,脑子聪明,很快就出头。1898年他跑到南京求学,先进江南水师学堂,后转矿路学堂,学了些洋玩意儿。1902年他东渡日本,进了弘文学院学日语,剪掉辫子,算是彻底跟旧习俗决裂。之后转仙台医专,本想学医救国,结果看到幻灯片上中国人麻木的样子,气得他退学,转行搞文学,觉得唤醒人心更靠谱。1909年回国,在绍兴师范教书,参与了辛亥革命那些事儿。1918年他用鲁迅笔名发《狂人日记》,一炮打响,从此写出一堆小说杂文,戳封建社会的脊梁骨。 婚姻上,他1906年被妈逼着娶了朱安,那姑娘裹小脚,不识字,两人压根没感情,婚后几天他就跑回日本,之后基本不搭理她,朱安就守在老家伺候婆婆。1923年他在北京女高师教书,遇上学生许广平,两人先是通信,后来发展成恋爱。1926年他南下厦门,许广平跟去,1927年在广州开始同居。那时候他47岁,她30岁,两人感情稳稳的,但鲁迅年纪大,不想生娃,觉得时代乱,养孩子麻烦。总的来说,鲁迅一生都在跟旧社会较劲,写的东西接地气,直击人心痛处,没少得罪人,但也影响了一代人。
鲁迅这人受过新教育,不信鬼神那一套,也不觉得死后需要后代烧纸啥的。他觉得生孩子得有本事,得给娃好教育好生活,不然就是坑人。所以他和许广平商量好丁克,避孕上他知道不少法子,比如男人做手术堵管子,女人用子宫帽得找医生帮忙选尺寸,或者用橡胶套简单但得小心。他还给学生写信,提醒别疏忽,一疏忽就坏事。没想到1929年春天,许广平怀上了,鲁迅49岁,她32岁,已算高龄产妇。怀孕过程不轻松,许广平身体弱,鲁迅虽担心但也没辙。9月27日,周海婴在上海福民医院出生,过程惊险,是难产,医生问保大人还是保小孩,鲁迅立马说保大人。幸好母子平安,但这事让鲁迅窝火,因为差点丢了爱人。 他给孩子起名海婴,就因为在上海生,简单好记,没啥深意。出生后,他对儿子没啥热情,甚至在日记里写那句:“是男的,怪不得这么可恶。”因为生产太折腾,让他觉得这小子害人不浅。刚开始,他不怎么搭理孩子,许广平带的多,他继续写文章,经济压力也上来了。那时代,文人稿费不稳,鲁迅得算计着过日子。这意外打破了他丁克计划,让他面对现实,重新调整生活。史料显示,他虽不满,但没扔下不管,慢慢适应了父亲角色。总的看,这事暴露了鲁迅人性的一面,不是神仙,也会为私事纠结。
孩子出生后,鲁迅没辙,只能扛起责任。他明白,娃来了就得养好,不能半途甩手。他每天写稿子挣钱,版税和稿费是主要来源,1930年代上海物价高,养家不容易。他日记里记了不少育儿烦心事,比如孩子生病就医,花销大,次数多达上百。周海婴小时候体弱,鲁迅格外上心,稍有不对就带去看医生。他还买玩具给儿子玩,积铁啥的,教他组装,培养动手能力。虽说最初嫌弃,但后来他昵称儿子“小红象”,因为出生时脸红彤彤的。鲁迅信里偶尔提孩子顽皮,扯书啥的,他抱怨但也修补。他强调,生娃得有担当,没能力就别生,免得孩子遭罪。他自己就努力工作,给儿子好条件。周海婴长大后,鲁迅叮嘱他别当空头文人,要找实打实的工作养活自己。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病去世,年55岁,海婴才7岁。许广平一人拉扯他大,周海婴后来上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搞无线电,当过广播电影电视部干部,还升副部长。他热心鲁迅纪念事务,整理父亲遗物,写书回忆。海婴娶马新云,生三子一女,长子周令飞娶台湾人定居上海,次子周亦斐在私企,三子周令一在日本机构干摄像,女儿周宁嫁日本。他一生低调,2011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
用户34xxx25
我觉得他的文章是好的,他的人品是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