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青岛中山路,一声枪响划破喧闹,刚走出皮鞋店的王复元应声倒地,周围人群瞬间四散。这个双手沾满我党鲜血的叛徒,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而把他的行踪精准送到锄奸队员手中的,是傅玉真。 那年8月16日傍晚,青岛中山路“新盛泰”鞋店门口的枪声,打破了街头的喧嚣。 倒地的男子叫王复元,这个曾经的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既是党史上第一个因贪污被开除党籍的党员,也是双手沾满同志鲜血的叛徒。 王复元原名王全,1900年生于山东历城,192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算是早期革命队伍里的骨干。 1926年10月,他当上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成了青岛党组织的实际负责人,那时候的共产党人,多数是靠着信念支撑,过着吃糠咽菜的日子。 可权力到手后,王复元心里的贪婪就冒了头,把革命使命抛到了脑后。 1927年4月,王复元去武汉开党的五大,散会后带回党中央拨给山东党组织的1000块大洋活动经费。 这笔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1块大洋能买1袋洋面粉,1000块大洋够一个普通家庭过十几年,更是山东地下党救急的救命钱。 可他回山东后,直接把钱揣进了自己腰包,整天泡在餐馆、妓院里挥霍,剩下的还藏到亲戚家留着慢慢花。 被人问起经费去向,他就谎称路上被偷了,那时候地下工作隐秘,他又是负责人,没人敢多追问,这让他尝到了贪腐的甜头。 一年后他更胆大,跑到省委机关的“集成石印书局”,编了个“军委要买枪弹”的瞎话,又骗走2000元。 这笔钱一部分被他吃喝玩乐花光,一部分拿去做生意还赔了本。 纸终究包不住火,书局负责人向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汇报后,邓恩铭一跟上海党中央核实,就知道事情不对劲。 派人一查,王复元贪腐的实情全露了馅,1928年的党组织连吃饭都难,这么大一笔经费被贪污,简直是往革命的心脏上捅刀子。 邓恩铭亲自去青岛找他,劝他退钱认错,他嘴上答应,转头就躲了起来,党组织没办法,只能把这个党史上第一个贪腐分子开除出党。 被开除的王复元不但不反省,反而记恨上了党组织。那时候革命形势低迷,山东到处是白色恐怖,他干脆投靠了敌人,当上了军阀韩复榘的“捕共队”队长。 他最清楚山东地下党的底细,带着人到处搜捕联络点,抓捕共产党员,还威逼利诱别人叛变。 光潍坊一地就有几十名同志被他抓了去,邓恩铭等骨干也差点遭他毒手,山东省委只能一次次转移,才算保住了火种。 这时候,一个叫傅玉真的地下党员,成了锄叛的关键。 傅玉真出身革命家庭,一家人早就投身地下工作,1929年春天,她和地下党员丁惟尊结婚,没成想这个新婚丈夫早就被王复元拉着叛变了。 一天,她偶然听到丁惟尊跟王复元商量去高密“捕共”,为了弄清真相,她借口回娘家非要跟着一起去。 火车上,她看见丈夫偷偷跟几个陌生人嘀咕;到了高密火车站,又亲眼看着丈夫指认地下党员,导致好几位同志当场被捕遇害。 新婚丈夫成了叛徒,傅玉真心如刀绞,一边是夫妻情分,一边是被杀害的同志和落难的亲人,她翻来覆去想了一夜,终于下定决心——跟党组织汇报。 她找到青岛党组织负责人,把丁惟尊的所作所为全说了,还按照指示假装不知情,暗中监视丈夫的动向,搜集王复元的行踪情报。 王复元的恶行早就传到了上海,周总理亲自指示中央特科铲除这个叛徒。 特科骨干张英第一次去青岛就被捕了,靠着一身功夫越狱后,硬是不肯回上海,非要完成任务。 后来中央又派了两个人支援,几人蹲守了几个月,终于通过傅玉真提供的线索,摸清了王复元的行踪——他要去“新盛泰”鞋店取定做的皮鞋。 1929年8月16日傍晚,王复元带着两个特务来了,他先去饭馆观察了半天,确认没异常才让特务等着,自己冲进鞋店。 他刚拿到皮鞋转身要走,伪装成顾客的特科队员王科仁突然开枪,子弹精准命中他的后背。 另一名队员徐子兴紧跟着补了一枪,确保他没了气息。 负责警戒的张英见得手,立刻带着两人乘黄包车消失在人群里,没过多久,丁惟尊也被傅玉真诱到预设地点,由张英执行了处决。 王复元的下场,藏着最直白的教训,贪腐从来不是小问题,对革命者来说更是致命的缺口。 他手握权力后忘了本分,从贪污经费开始,一步步突破底线,最终走到叛党害命的地步,根源就在于丢了信仰、没了敬畏。 王复元和丁惟尊为了私利卖党求荣,傅玉真却能舍下夫妻情分守护组织。 她的选择不是无情,而是明白叛徒不除,更多同志会遭殃,革命事业会被毁于一旦。 这种把信仰放在比个人情感更重位置的忠诚,才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品质。 王复元的伏法,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末路,而是给所有革命者立了一块警示牌——信仰不容亵渎,底线不可突破。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革命者最该守住的底线是什么? (信源:傅玉真——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