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汉堡王、迪卡侬、宜家……最近这些大牌一个接一个把中国业务卖给本土资本。很多人以为是外资扛不住了,其实人家只是换了“玩法”:不当老板,改当股东,躺着收钱。门店、人力、地推这些累活,全甩给更懂中国市场的中资团队。 为什么这么干?就一个字:卷! 本土品牌太狠了,9.9元鸡腿堡包送饮料,瑞幸24小时轮班打折卖咖啡,塔斯汀、蜜雪冰城疯狂下沉市场,拼价格、拼速度、拼社媒玩法。而外资品牌还在走全球流程,定价高、反应慢、开店谨慎,哪打得过? 哈根达斯打不过三块钱冰淇淋,星巴克“第三空间”比不过瑞幸的“即取即走”,宜家新品刚上线,拼多多同款早出了。 所以,聪明的外资干脆“甩重就轻”:卖掉门店,留下品牌、供应链、授权费,借着中资的手继续吃中国市场的红利。比如麦当劳交给中信后,门店翻了三倍;星巴克卖股权给红杉,还能分红。 说到底,这是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新组合拳:外资给品牌和标准,中资搞运营和扩张,目标一致——搞定中国消费者。 所以别急着下结论,这是新一轮升级的风向标。谁能真正读懂中国人的消费逻辑,谁就能赢下这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