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刚收下我们送去救命的大米和帐篷,后脚就拉着美国在咱们家门口搞军演。 这事儿,真是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菲律宾那边被台风和洪水搞得一团糟,一百多万人没吃没喝,转头就找我们帮忙。我们怎么做的? 2013年的“海燕”和2021年的“雷伊”两次强台风,都给菲律宾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而中国的救援物资总能在最危急的时刻抵达。 2013年“海燕”横扫菲律宾时,莱特省、东萨马省几乎被夷为平地,4000多人遇难,1600多人失踪,百万民众连基本的吃住都成了问题。 中国在灾情发生24小时内就启动了援助,先送去200万美元紧急现汇,紧接着送了1000吨大米赶往灾区。要知道当时当地粮库全被洪水冲毁,这些大米直接救了无数饥民的命。更贴心的是物资细节,上千顶帐篷每顶都配了备用扣子和修补材料,上万条毛毯精准送到缺衣少食的灾民手中,生怕风雨再添新愁。 但中国的援助不止于“输血”,应急医疗队带着药品火速赶赴,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援队扛着设备深入重灾区,连“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都远道而来,在海上为上千名伤员做了手术,那些在废墟中受伤的民众,就是靠这些医疗支援捡回一条命。 到了2021年“雷伊”台风肆虐时,宿务、莱特这些曾遭“海燕”重创的地区再遭打击,断水断电的民众在废墟上焦急等待救援。中国驻菲使馆这次更迅速,48小时内就敲定援助方案,除了百万美元现汇,还送去2万个定制的食品包,每个包里都装着大米、罐头和方便面——全是能快速充饥、方便储存的必需品,精准对接了灾区“缺吃少喝”的痛点。 这些物资通过菲方的分发网络,一路送到了 Negros 东西部、保和省等重灾地区,有灾民拿到印着“中国援助”的食品包时,当场拆开泡面用雨水煮着吃,说这是灾后第一顿热饭。 两次台风救援里,中国的援助从来不带政治附加条件,哪怕“海燕”发生时中菲因南海问题关系正僵,中方还是不计嫌隙地倾力相助;“雷伊”期间全球还受疫情影响,中国依然优先调配灾区急需的物资。 但缓过劲来的菲律宾是怎么做的呢,和美密集军演,而根子就在菲律宾的 “安全焦虑” 和对美国的依赖。菲律宾军力本就薄弱,南海又常年有争议,它自己心里清楚,没美国撑腰根本扛不住。 这些年美国把菲律宾当遏制中国的前哨,2023年就把EDCA军事基地扩到9个,其中3个在吕宋岛北部,离台湾不到400公里,还有一个扼守南海南部出口。 去年的“肩并肩2024”军演更是搞到空前规模,1.6万名士兵参演,美军就占了1.1万,法国、澳大利亚也凑过来,演习区域直接划在巴拉望省附近的南海海域,连反登陆、击沉演习这种针对性科目都摆上台面,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更是第一次加入,摆明了就是冲着南海来的。 到了今年11月,美菲干脆成立了“菲律宾特遣队”,60个军人配着一星将军指挥,专门盯着斯卡伯勒浅滩这些争议点,还帮菲律宾军队换美制反舰导弹,就是要把菲军绑进美国的作战体系里。 更关键的是,菲律宾把“救灾”和“安全”拆成了两码事,算得门儿清。中国给的援助是“低政治议题”,救的是民生,能直接拉选票、稳民心,菲律宾自然照单全收,还特意让官方新闻社公布援助细节,显得双方关系缓和。 但军演是“高政治议题”,关系到它的“主权声索”和地区地位。小马科斯政府心里明白,靠中国能解决吃饭问题,可在南海争地盘还得靠美国的军事背书。就像2025年8月中菲海警船在斯卡伯勒浅滩发生摩擦,菲律宾过了3小时才联系上美国,这让他们更急着建特遣队搞实时协同,生怕真出事时美国跟不上。 美国这边也在使劲撺掇,毕竟菲律宾是它在南海的“桥头堡”。美军不光帮菲律宾搞军演,还玩“人道主义伪装”,特遣队的任务里特意加了“灾难响应”,其实是想借着给仁爱礁送补给的名义搞军事护航,用侦察机盯梢、电子战干扰那套帮菲律宾撑场面。 菲律宾正好顺水推舟,既拿了美国的安全承诺,又不用彻底得罪中国——毕竟它的香蕉、椰子还得靠中国市场,法国的奢侈品、德国的汽车都盯着东南亚,真把关系搞僵,受损的是自己的经济。 中国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援助时特意避开政治化解读,靠官方加民间的网络把物资送到位,既尽了人道主义责任,也留了转圜余地。 但要说菲律宾能一直这么两头讨好,也不现实。美菲军演越密集,越容易被绑上美国的战车,万一南海真出事,美国未必会真替它出头,毕竟五角大楼对“共同防御条约”的表态一直模棱两可,只说“保护自身利益”,没承诺替菲律宾打仗。 到时候,可能才真会明白,救命的大米和帐篷,比虚张声势的军演靠谱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