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秋瑾的侄孙啊,满门忠烈!一把火烧掉日军6万桶石油,炸毁39座军火库——这不是电影,是秋世显和“抗日放火团”用生命书写的传奇!十指尽断、烈火焚身,也烧不毁他们心中的民族魂。 1942 年旅顺监狱外,秋世显被押赴刑场,28 岁的他浑身是伤却昂首高喊:“中国不会亡!抗日之火永远不会灭!” 刽子手扣动扳机前,他眼里闪过的不是恐惧,而是 18 岁在北平加入共产党时,握拳宣誓的模样,那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 1914 年秋世显生于吉林宽城子,祖父常给他讲秋瑾先生的事迹,爱国种子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了根,这是他最早的人生启蒙。 童年时,他见日军在村里横行霸道,抢走乡亲的粮食,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把这些侵略者赶出去”,这份执念伴随他成长。 12 岁那年,他偷偷跟着村里的教书先生读书,先生教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把这句话刻在木桌上,时刻提醒自己。 18 岁,他靠亲友资助去北平求学,在学校接触到《共产党宣言》,革命思想让他豁然开朗,当即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革命人生。 入党后,他负责分发进步刊物,白天装作普通学生,晚上冒着风险把刊物送到工人宿舍,第一次体会到革命的艰辛与意义。 1936 年,22 岁的他接到组织命令:前往大连组建抗日武装。 他收拾简单行李,化名 “秋生”,住进工人聚集的 “红房子”,开启新的人生阶段。 初到大连,他听不懂当地话,就跟着工人学;没地方住,就挤在仓库的角落里,用真诚拉近和群众的距离,为组建队伍打基础。 他发现日军对物资管控极严,便想出 “放火毁物资” 的办法,召集船员、马车夫等普通民众,教他们制作简易炸药,组建抗日放火团。 1935 年 6 月 25 日,他指挥第一次行动,“满洲油漆株式会社” 的大火燃起时,他躲在远处观察,看着火光,心里既紧张又激动。 这次行动后,他总结经验,改进定时装置,让后续放火看起来像 “自然火灾”,日军查了很久都没头绪,他的战术思维逐渐成熟。 1938 年 4 月,他得知 “满洲石油株式会社” 囤积大量军需石油,就带着队员潜伏三天,摸清仓库布防,制定详细作战计划。 行动当晚,他亲自点燃炸药引线,6 万桶石油燃烧的火焰映红大连湾,日军损失 700 万日元,他的革命行动取得重大成果。 从 1935 到 1940 年,他带领放火团行动 57 次,烧毁物资价值 3500 万日元,够关东军两个师团全年军费,成日军的 “心头大患”。 他还化装成商人,去天津、青岛传授火攻战术,每到一处都先调研日军布防,确保战友安全,展现出严谨的工作态度。 1940 年 6 月,叛徒泄露消息,他在奉天研究作战方案时被捕。日军对他动用夹手指、灌沸水等酷刑,想逼他招供。 十指被夹断,他疼得冷汗直流,却对组织秘密一字不提;面孔被烧伤,他看着镜中狼狈的自己,仍坚定地说:“我绝不会背叛党!” 1942 年,他和邹立升等 12 位战友被判死刑。 临刑前,他给家人留下遗书:“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其所,你们要好好生活。” 如今,秋世显的遗书被珍藏在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旁边陈列着他当年用过的简易炸药制作工具,诉说着他的革命人生。 他的名字被刻在各地的抗日英雄纪念碑上,每年都有学生、军人等前来献花,缅怀这位年轻的革命烈士。 大连还有以他命名的 “世显路”,路上的宣传栏里贴着他的事迹,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能了解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 秋世显虽已牺牲 80 多年,但他的精神从未远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是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信源:中国新闻网 后人追忆“鉴湖女侠”透露秋瑾的“两岸情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