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中统特务头子叶秀峰在看到报纸时,被一则广告吸引:“寻找银老太太!”狡猾的叶秀峰,看出了这是地下党的接头暗号。 1947年,上海一份报纸刊出“寻找银老太太”启事,落款“思念的儿子”,内容模糊无具体描述。叶秀峰浏览时注意到这条消息,凭职业敏感判断它不像正常寻亲,多半是地下党联络暗号。他立刻派人到报社调查,得知登报者戴圆框眼镜,用两块大洋现金付账,没留姓名地址。这强化了他的怀疑,他决定刊登回应广告,指定亚尔培路一处地址作为诱饵,目的是引对方现身。 回应广告很快出现,“白发母亲盼子归来,银老太太于亚尔培路某号恭候”,直指原启事,地点明确。叶秀峰挑选卢志英带队蹲守,此人经验足,过去抓捕行动多次成功。卢志英领命后率几名特务在指定地点周边监视,观察路人动向。第三天下午,一名长衫男子靠近地址,举止谨慎,卢志英吹哨示警,那人随即离开,避免了落网风险。 叶秀峰对卢志英并无全信,早派亲信苏麟阁暗中监视。哨音事件被上报,叶秀峰虽未立即行动,却启动对卢志英的调查。特务趁卢外出搜查其住所,在书柜夹层找到一本无文字的笔记本,内页满是数字和符号,虽未破译,但已成疑点。这本册子本是卢用于情报记录的工具,却成了转折口子。 实际这则广告出自地下党骆何民之手,他为寻找失联组织而登报,本无联络意图,却被叶秀峰曲解成信号。中统的回应制造了假接头点,卢志英的干预保住了潜在同志,但也暴露了自己。叶秀峰的布局显示出特务系统的严密,每步都像张网,地下党则靠机警周旋。这场误会拉长了情报战的链条,牵扯出更多隐秘环节。 蹲守行动持续一周,叶秀峰每日要汇报,卢志英上报无异常,实际已通过安全渠道提醒组织避开该区。苏麟阁的监视记录了卢的细微举动,叶秀峰据此加深戒备。中统的调查不止于广告,还延伸到卢的日常轨迹,这反映出国民党特务对内部的猜忌。卢志英的潜伏本就高风险,这次事件加速了暴露过程,广告虽小,却如多米诺骨牌,推倒一连串防线。 先前被捕的地下党张莲舫经不住压力叛变,供出卢志英身份,并指向文萃印刷厂。这家厂表面印通俗读物,实际是地下组织联络点,负责进步刊物印刷。叶秀峰结合叛徒口供和笔记本线索,下令逮捕卢志英,同时突袭印刷厂,抓获多名工作人员。 卢志英落网后遭受严刑拷打,包括鞭笞和电击,却一口咬定不吐露组织信息。特务改用利诱,许以高官厚禄,他不为所动。叶秀峰恼火之下,顺着线索深挖,印刷厂案扩大成轰动京沪杭的文萃案,多名党员涉案。卢志英羁押一年多,与几名同志一同被秘密处决,临终留字“胜利在望,死而无怨”。 叶秀峰继续掌管中统,直至1949年国民党撤往台湾,他随政权迁徙,在情报部门任职到晚年,1990年去世。卢志英的牺牲暴露了中统内部潜伏网的脆弱,张莲舫的叛变也成了国民党特务系统的痛点。这起事件凸显情报战的残酷,广告误会导致的连锁反应,葬送了多条性命,却没能阻挡地下势力的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