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军少将中村正雄被击中腹部,身受重伤,军医为了取出子弹,只能切开他的肚皮,谁知一发炮弹正中屋顶,屋顶瞬间坍塌,碎石灰尘灌满了中村正雄的肚子! 1939年11月,日本第五师团从海南登陆广西,目标直指南宁,阻断滇缅公路。中村正雄的第二十一旅团打头阵,从钦州一线分路包抄中国守军,推进中遇阻击,但12月初攻占昆仑关,匆忙设防。中国第五军反扑,包围逐步形成,他率第四十二联队从南宁增援,途中层层遭遇拦截,行进放缓。 12月20日,旅团到五塘附近,即陷包围,六塘山区地势复杂,部队卡住两天,弹药粮食短缺。士兵应对夜袭疲于奔命,他下令分路夜移,向七塘西部挪动,一夜行军后接近九塘。中国军队用高地优势反复堵截,日军携行不足,战斗损耗增大。他调整阵位,推动前推,23日在七塘观察点遭子弹擦伤脸部,伤口影响行动。 中国荣誉第一师第三团锁定位置,炮火覆盖落下,他腹部嵌入碎片,伤重肝脏暴露,血流不止。部下抬到九塘民房,军医准备手术。24日深夜切开腹皮,探取弹片,外头炮声不绝。暴露内脏时,一枚迫击炮弹击中屋顶,结构塌陷,碎石尘土灌入伤口。军医中断,清除部分异物,转移另一民房,继续清理腹腔。 过程延误数小时,伤口污染加重,感染扩散。他体征衰弱,脉搏不稳,军医冲洗缝合,但细菌深入,器官负担过重。整个抢救拖延,伤势从局部转为系统性中毒。旅团指挥中断,士兵士气低迷,无法反击。中国第五军总攻,高地失守,日军阵地压缩。 这场手术中断直接放大伤情,灰尘颗粒渗入组织,引发腹膜炎,抢救难度陡增。军医用盐水反复灌注,夹出残渣,但延时让细菌沿血流通行。部队因领导真空,部署混乱,救援力量难以集结。 中村正雄的伤变转折,原本可控创伤因意外恶化,腹腔积脓,体温飙升。军医轮班监控,却无力阻挡衰竭迹象。战场形势逆转,中国部队趁机压上,日军退路受阻,残部勉强固守。 中村正雄重伤后,旅团体系断裂,副官勉强接管,但电令传递迟缓,士兵散乱。中国第五军多路夹击,昆仑关高地相继丢失,日军防线挤压。12月25日凌晨,他多脏器衰竭去世,年47岁。遗体草席裹运回方,军部追授中将衔。 部队成散沙,向南宁撤,途中再遭追击,丢弃装备逃散。昆仑关战役中国军三度克关,歼日军四千余,收复南宁要点。第五师团重创,指挥补给缺陷暴露,日军南进受阻,计划调整。 此战保西南通道,挫败侵略势头。中村阵亡成桂南分水岭,后续行动卡壳,日本军部反思渗透策略,但扩张野心未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