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一次核试验中,我国放飞50只军鸽,结果只回来45只。科研人员不知道的是,没

盘盘鸭 2025-11-09 12:42:53

罗布泊一次核试验中,我国放飞50只军鸽,结果只回来45只。科研人员不知道的是,没回来那几只,竟然创下了记录……     云南军鸽基地的晒谷场上,驯养员老周正给军鸽喂食,哨声刚落,一群灰鸽盘旋着落在他肩头。   没人知道,这群看似普通的军鸽里,有5只的祖辈曾创造过鸟类飞行史上的奇迹。   这奇迹要从几十年前的一纸调令说起。   当时老周还是个新兵,基地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选拔50只精锐军鸽执行特殊任务。   出发前,队长拿着地图交底:“这次去罗布泊,测试核爆后通讯能力,你们的鸽子,可能要当最后一道通讯保障。”   老周心里清楚,军鸽担此重任不是偶然。   建国初期边境勘察,山高林密电台不通,是军鸽带着测绘数据穿越浓雾归来;西南剿匪时,侦察兵被困山谷,是军鸽传递坐标引来救援。   可核爆环境不同,强光、辐射会不会让鸽子迷路?没人有答案。   带着挑选好的50只军鸽,队伍坐了三天火车、两天汽车,终于抵达罗布泊边缘的试验场。   临时搭建的鸽舍离爆心50公里,对面同样距离的地方,是这次试验的目标归巢点。   老周给每只鸽子腿上绑好轻质信管,摸了摸最壮实的“黑尖子”:“别给咱基地丢脸。 ”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沉闷的轰鸣,紧接着一道强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冲击波卷着沙尘拍在帐篷上,鸽笼里的军鸽炸了营,扑腾着翅膀撞得铁笼哐哐响。   按照预定计划,等烟尘稍散,驯养员立刻打开笼门,50只军鸽冲天而起,很快变成天边的小黑点。   老周和战友们守在归巢点,眼睛都不敢眨。   第一个身影出现时,有人激动地喊出声。   一只、两只……鸽子陆续落在归巢点的食槽边,老周一边计数一边给它们添水。   可数到45只时,任凭大家怎么吹哨,再也没有鸽子归来。   “黑尖子”也没回来,老周心里像堵了块石头。   试验报告里写着“归巢率90%,达到预期”,可老周总觉得遗憾,回基地后好几天没睡踏实。   直到一周后的清晨,基地的鸽舍传来异常的咕咕声。   老周跑过去一看,5只羽毛脏得看不出颜色的鸽子正围着熟悉的食槽打转,领头的正是“黑尖子”,腿上的试验信管还在。   没人能想到,它们没飞回100公里外的临时归巢点,竟一路飞回了2750公里外的云南基地。   兽医检查时发现,这几只鸽子嗉囊空空,爪子上全是血口子,体内有微量辐射残留,却都活了下来。   后来才搞明白,罗布泊的水碱性大,军鸽喝不惯,核爆的强光又打乱了它们的短期记忆,危急关头,它们凭着对出生地的本能记忆,一路往南飞。   这个意外的回归,让试验收获了更重要的结论:军鸽在核污染环境下不仅能存活,还具备超远距离归巢能力。   后来部队调整训练方案,特意增加了陌生水源适应和极端强光环境训练,军鸽的实战能力更上一层楼。   现在老周已经退休,每次回基地,都会去看那5只传奇军鸽的标本。   信息来源:军鸽:完成无线电互联网无法完成的任务   2007-06-20 15:11  新华网

0 阅读:443

猜你喜欢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