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生前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抗美援朝那一战,美国集结了'联合国

蕊蕊聊过去 2025-11-03 18:58:40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生前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抗美援朝那一战,美国集结了'联合国军',依旧没有阻挡中国志愿军的势如破竹,毫无疑问,中国是最大的赢家!但,美国却并不是最大的输家!” 1950年鸭绿江边,美军坦克隆隆逼近,谁知一支来自东方的新生力量会逆转乾坤?基辛格那句“中国最大赢家,美国不是最大输家”,藏着多少大国博弈的秘密?这不只是一场仗,更是重塑格局的转折点,让人忍不住想深挖,谁才是真输家?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打响了内战,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南下。美国一看,觉得这是机会,赶紧拉着联合国军的名义插手,派兵派飞机坦克全上。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扭转了战局,一路北推,到10月底,已经挨着鸭绿江了。那时候的新中国,刚站稳脚跟,工业底子薄,军队装备也落后,可东北的重工业基地就在边上,美军要是站稳脚跟,麻烦大了。 中央一看形势不对,果断决定出兵。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支援朝鲜人民。志愿军不是去抢地盘,而是保家卫国,明确不越三八线。部队分几路入朝,很快就投入战斗。11月,志愿军发起反击,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麦克阿瑟吹的“圣诞节前结束战争”成了空话,美军丢了面子,也付出了不小代价。 基辛格生前在《论中国》里点破了这场仗的门道。他说,中国是最大赢家,一点不假。那时候中国刚从内战废墟爬起来,国际上很多人还把我们当软柿子捏。可志愿军一出手,硬是顶住了联合国军,守住了边境。战后,苏联的态度变了,本来只答应50个援助项目,硬是加到291个,贷款从3亿卢布提到13亿多美元。这些钱和项目帮中国搭起了工业骨架,东北的钢铁厂、机械厂一个个建起来,国家建设有了底气。 更重要的是,这仗稳住了东北亚格局。亚非拉那些国家一看,中国这么弱都能顶住美国,胆子也大了,纷纷跟我们走近。志愿军在长津湖、松骨峰的拼杀,不是白费的,那精神直接震动了世界,让新中国从“东亚病夫”翻身,成了能说一不二的玩家。 基辛格还说,美国不是最大输家,这话听着有道理。从美国那头看,他们的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扩张。仗打下来,没拿下整个朝鲜半岛,可韩国保住了,成了他们在亚洲的钉子。日韩同盟更铁了,北约那帮哥们儿也更靠美国撑腰。仗里,美国摸清了中国底线,以后来越南打仗时,死活不越北纬17度线,就是怕再惹大麻烦。从长远说,这帮美国避开了更大风险。 再说美国国内,这仗刺激了军工和科技,坦克飞机生产线转起来,国家凝聚力也强了点。花了钱是真,可换来的战略清醒,不是光算伤亡账能抹平的。基辛格研究大国博弈一辈子,就爱从这角度看事儿。 可基辛格直指苏联,斯大林那时候打着小算盘,支持金日成南下,想着要么拿朝鲜港口,要么拖美国下水,要么赖在东北不走,最不济也把中国绑上他的车。可中国志愿军聪明,改支援为志愿,不直接宣战,又定三八线为底线,不贪多。仗赢了,中国没被拖垮,反而要回了旅顺、大连港口和中长铁路,苏联的如意算盘全砸了。 这下,苏联对中国控制力没了,中苏关系后来裂痕就从这儿埋下。斯大林想当渔翁,结果鱼没钓着,自己船翻了。基辛格看透了,战争不是简单胜负,而是谁目标达成了。志愿军保家卫国,边境稳了,国际地位升了;美国战略没崩,还赚了情报;苏联机关算尽,反倒丢了盟友。 回头看,这仗不光是东亚的转折,还搅动了全球格局。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新生政权不是好欺负的,美国学乖了点,苏联的投机主义露馅儿。今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站得稳,跟那时候的硬气分不开。

0 阅读:2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