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奇怪,二战的时候,日本人都没打下中国,怎么会去轰炸美军的珍珠港,难道日本没有一个明白人?答案很讽刺:日本海军大部分人都知道日本打不过美国佬。 当初讨论偷袭计划时,反对的人可不少,但除了这么干,日本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战事吃紧到那份上,他们早就被逼得丧心病狂了。 日本一开始打中国,本来以为几个月就能搞定,可没想到中国军民越打越顽强,把他们死死拖在了战场上。 到1941年12月的时候,中国战场就抗击着35个师团的日军,足足138万人,占了日本陆军总人数的65%。 不管是正面战场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一次就毙伤日军5.69万人,还是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两年里打了4万多次仗,毙伤俘日伪军27万多人,都让日本军队损失惨重。 打了好几年,不仅没拿下中国,反而被拖得精疲力尽,国内的资源早就不够用了,连皇宫的铁栏都拆下来送进炼钢炉,可见穷到了什么地步。 更要命的是,日本是个岛国,本身没多少石油、橡胶这些打仗必须的物资,全得靠从外国进口。一开始美国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日本不想往北打苏联,非要往南进占东南亚的殖民地,那可是美国和英国的势力范围。 1941年7月日本打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彻底生气了,7月25日就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没过几天又宣布对日本全面禁运石油。 这一下就掐住了日本的脖子,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只够撑一年,没有油,飞机、军舰就是一堆废铁,仗根本没法打下去。 这时候日本就陷入了死胡同:要么低头向美国服软,放弃已经占的地盘,乖乖撤回军队,可日本军部已经打红了眼,根本拉不下这个脸;要么就想办法抢资源,可东南亚都是美英的地盘,要抢就得先把美国太平洋舰队打趴下,不然美军肯定会拦着。 所以偷袭珍珠港其实是日本的孤注一掷,他们想趁美国没防备,一下子把太平洋舰队打残,这样就能抢在美军反应过来之前,占领东南亚,把那里的石油、橡胶抢到手,等有了资源再跟美国谈条件。 可能有人会问,知道打不过为啥还要赌?这就跟日本的内部情况有关了。当时日本高层里,不是没有明白人,海军的山本五十六就是坚决反对跟美国开战的,天皇裕仁也问过将军们一堆质疑的问题,连前首相近卫文麿都知道打不过,干脆辞职不干了。 可问题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已经把整个国家绑上了战车,谁要是说反战,就会被骂成卖国贼,甚至有生命危险。中层军官大多是靠打仗爬上来的,都盼着扩大战争往上爬,天天喊着反美口号,把“爱国”和“打仗”绑在一起,谁也不敢站出来说停手。 东条英机就是靠着喊反美口号上台的,他自己也清楚跟美国打是找死,可话已经说出去了,要是认怂,自己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海军虽然反对,可不敢真的违抗上级,反而琢磨出了偷袭珍珠港这个“妙招”,还故意把打仗的损失往少了报,骗自己人说能扛得住。 其实当时美国的实力比日本强太多了,石油产量是日本的500多倍,工业产量是日本的74倍,真打持久战,日本根本耗不起,这些情况日本高层心里门儿清。 更讽刺的是,偷袭前美日其实还有和谈的可能,罗斯福都跟日本外交官说“朋友之间总有商谈的余地”,可日本为了所谓的“面子”,在谈判里挑三拣四,还给自己设了倒计时,非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结果外交官还在谈的时候,偷袭的飞机已经起飞了,最后一点和平的机会也没了。 所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根本不是因为傻,而是被逼到了绝路。中国战场拖得他们耗不起,美国的石油禁运断了他们的生路,内部的军国主义氛围又让他们退无可退。明明知道这是条死路,可除了往下跳,他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疯狂,说到底都是侵略战争带来的恶果,搬起石头最终砸了自己的脚。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偷袭珍珠港:8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如何走上“民族切腹”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