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386年,15岁拓跋珪到姥家做客。初见小姨惊为天人,想要求娶。却遭到母亲反对:“女子太美不好,而且她还嫁了人。”没想到,拓跋珪转身就杀了姨夫,将小姨收入宫中。 拓跋珪的童年充满坎坷,6岁时便遭遇国破家亡,不得不四处流亡,这段经历锤炼出他钢铁般的意志,也让他养成了不受约束的性格。 复国初期,这份特质成为他成就伟业的助力:他推动习惯迁徙的族人定居,减轻赋税、发展农耕,展现出开国君主应有的远见与能力,后来更是在402年击败后秦,成为北方霸主。 但随着权力达到顶峰,拓跋珪不受约束的意志彻底失控,他变得喜怒无常、杀戮成性,宠妃、大臣稍不合心意就会被处死,有时仅仅因为臣子耽误了他享乐。 建设帝国的雄心与摧毁生命的暴虐,根源都在于他以自我为中心的绝对执行力——这种特质既能让他开疆拓土,也能让他沦为权力的奴隶。 394年,小姨贺氏为拓跋珪生下儿子拓跋绍,这个因暴力结合而生的孩子,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残暴天性。 有传言说拓跋绍曾残忍地剖开孕妇肚子,只为查看胎儿性别,拓跋珪得知后雷霆震怒,可他的管教方式依旧是暴力:将拓跋绍吊在井里,酷刑折磨到奄奄一息。 他想用自己最熟悉的暴力,去修正一个由暴力催生的恶魔,却不知这只是徒劳的死循环。 晚年的拓跋珪愈发偏执,对年老色衰的小姨贺氏也动了杀心,贺氏失去了最后的保护伞,为了保命,她只能向儿子拓跋绍求救。 对拓跋绍而言,母亲的安危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生死,一旦母亲被杀,他这个“乱伦之子”必然没有容身之地,救母亲就是救自己。 于是,拓跋绍深夜带人闯宫,用刀刺向了父亲拓跋珪,39岁的拓跋珪最终被自己亲手塑造的暴力法则所吞噬,这一幕与当年他为夺取小姨而杀害姨夫的逻辑如出一辙,他一生信奉“想要什么就用武力夺取”,却终究死于自己教会儿子的道理之下。 拓跋珪死后,他的长子齐王继位,随即下令将弑父的拓跋绍与母亲贺氏一并处死,一场新的、被赋予“合法性”的暴力,清洗了上一代的所有不堪。 拓跋珪用暴力开启了自己的统治,也用暴力终结了自己的生命,而这场围绕权力与欲望的血色循环,最终以另一场杀戮画上了句号。 参考文献: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6年01期》 《河北学刊2018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