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价,让巴西丢掉了已经到嘴的中国大豆订单? 中国如果不买美国大豆,对于其他产

高干评世界 2025-10-23 22:44:26

高溢价,让巴西丢掉了已经到嘴的中国大豆订单? 中国如果不买美国大豆,对于其他产大豆的国家来说应该是利好的消息,但巴西似乎要丢掉这个机会。 事情的转折点始于 5 月的中美经贸会谈。 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共识,美方取消 91% 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反制关税,美豆进口关税从 138% 骤降至 13%,虽仍比南美国家高 10%,但已为市场留足想象空间。 巴西本应警惕这种变化,可其出口商反而被此前的垄断地位麻痹,认定中国只能依赖南美大豆。 5 月当月,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同比增长 28%,9 月更是飙升 58%,创纪录的 1.7 亿吨大豆产量让出口商信心爆棚。 这种热度迅速转化为涨价底气,上半年还比美豆到岸价低 21 美元的巴西大豆,9 月报价直接冲到 462 美元 / 吨,较阿根廷大豆高出 34 美元。 出口商甚至在行业会议上公开表示 “中国没有替代选项”,谈判态度强硬到拒绝任何价格让步。 物流短板此时成了压垮合作的关键隐患。 巴西北部帕拉那瓜港的拥堵状况持续恶化,货轮等待时间从 4 天延长至 12 天,9 月更因码头工人罢工导致 120 万吨大豆滞留港口。 中国饲料企业的库存周转周期通常仅 20 天,延迟半个月的运输足以打乱生产计划,不少企业开始主动寻找备选货源。 阿根廷的快速反应恰好填补了市场空白。 早在 5 月,中国就与阿根廷签署 9 亿美元农产品采购意向书,为后续合作埋下伏笔。 9 月 22 日,阿根廷果断取消 26% 的大豆出口预扣税,将到岸价压至 428 美元 / 吨,同时联合中远海运开通快速航线,承诺 25 天内送达中国港口。 政策落地当天,中粮国际就敲定 80 万吨订单,一周内追加至 150 万吨,抢占市场速度远超预期。 订单转移的效应在 10 月数据中彻底显现。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0 月自巴西大豆进口量环比下跌 18%,而阿根廷的占比从上半年的 15% 跃升至 27%,进口量实现翻倍。 乌拉圭也趁机扩大份额,对华出口同比暴涨 220%,中国大豆进口的多元化格局加速形成。 更值得关注的是,乌克兰通过中欧班列将运输周期压缩至 20 天,首批 5 万吨大豆已在 10 月底抵港。 巴西国内的矛盾也随之爆发。 出口商将价格抬高赚取暴利,却未同步提高豆农收购价,马托格罗索州的豆农在社交平台发起抗议,晒出 “我们种豆,他们赚钱” 的标语。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数据显示,1-10 月巴西大豆出口达 1.022 亿吨,创历史新高,但豆农实际收入反而同比下降 3%,利益分配失衡引发广泛不满。 美国此时的动作更让巴西处境被动。 随着 9 月美豆大量上市,13% 的关税使其价格优势逐渐显现。 美国大豆协会近期密集与中国粮商对接,提出 “长期供货 + 价格锁定” 方案,有消息称部分贸易商已试探性签订小批量订单,打破了 9 月零进口的僵局。 巴西出口商的溢价策略,客观上为美豆回归创造了条件。 10 月底,巴西出口商终于启动补救措施。 报价降至 440 美元 / 吨,较峰值回落 22 美元,同时承诺承担部分港口滞期费。 但中国市场的反应冷淡,多数企业已完成四季度采购,中粮、益海嘉里等巨头更是与阿根廷签订长期协议,将未来一年的供货价锁定在 430 美元 / 吨以下。 有采购商直言:“不是价格的问题,稳定的供应比什么都重要。 ” 中巴整体贸易的热度未能挽回大豆份额。 尽管 1-9 月巴西对华出口占比提升至近 30%,咖啡、牛肉出口分别增长 193%、76%,中方也快速授予巴西企业输华资质,但大豆的下滑趋势已难以逆转。 巴西农业部在 10 月 20 日的报告中承认,物流效率不足和价格策略失误,导致错失巩固市场的机会。 最新的市场动态显示,巴西正加速推进物流改造。 政府宣布投入 20 亿雷亚尔升级帕拉那瓜港设施,同时与铁路公司达成协议,保障大豆运输优先通行。 出口商也开始与中国企业协商 “港口到工厂” 的直达合作模式,试图缩短供应链周期。 但这些措施短期内难以见效,11 月上半月的对华订单仍同比减少 12%。 这场订单流失的教训十分深刻。 中国市场始终保持开放,1-9 月巴西整体对华出口稳步增长就是明证,但开放不等于接受不合理溢价和低效服务。 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的崛起,以及美豆的潜在回归,都说明大豆市场早已是充分竞争的格局。 巴西若想重拾优势,除了调整价格,更需解决物流、服务等深层次问题,毕竟市场永远只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合作伙伴。 信源:贪心砸了饭碗?巴西坐地起价,中国130万吨大豆瞬间给了阿根廷!-满天星说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