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那一下,谁都没想到,大家还都盯着美中那边你来我往,日本突然就出手了,半导体材料的单子一拉,十几种东西,什么光刻胶,氟化氢,还有大硅片,国内好多厂子用的都是日本货,这一下子,芯片圈里的人心都悬起来了。
日本这波半导体材料限制操作,看着是精准掐住产业链命门,实则是没算清自己的家底有多依赖中国市场,这绳子刚勒出去,先疼的反倒是自己。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里日本占了六成份额,看着挺唬人。
但仔细扒拉数据就知道,这六成里有相当一部分要靠中国市场消化,日本自己的统计里,光是 8 月出口中国的半导体材料就有 1180 亿日元,占了当月出口额的五分之一,这还只是单月的量。
就说被点名的那几样核心材料,首当其冲的光刻胶,日本企业确实以前横着走,但现在早不是铁板一块了。信越化学这种行业龙头看着风光,实际上 53% 的营收都来自中国市场,相当于一半的饭票攥在中国企业手里。
而咱们这边,彤程新材的 ArF 光刻胶早就能量产,南大光电的产品也通过了认证,虽然高端市场占比还不算高,ArF 级也就 2%-3% 的份额,但架不住响应快啊。
国内芯片厂要是觉得进口货不好用,找国产厂商驻场调试,一个月就能解决问题,比日本企业动辄三四个月的响应速度强太多,这种灵活度可不是靠技术垄断能压得住的。
再看高纯度氟化氢,这东西日本以前占着全球六成市场,2019 年封韩国的时候就试过这招,结果呢?韩国企业转头就找了中国的多氟多,人家生产的 UP-SS 级产品纯度够 99.9999% 以上,直接满足半导体制造需求,不仅救了韩国企业,还让多氟多顺势扩产到万吨规模,现在连三星、SK 海力士都成了稳定客户。
有过这么一回教训,日本还敢对中国用同样的套路,简直是忘了当初自己丢了多少订单。现在国内的巨化股份、滨化股份都能批量供货,中高端市场早就不是日本一家独大,真要是断供,国内厂子顶多阵痛一下,日本企业可是直接丢饭碗。
大硅片这块更有意思,信越化学握着全球 30% 的市场份额,看着是行业老大,可中国市场的需求占了全球不小的比重。日本另一家硅片巨头 SUMCO 前两年还砸了 134 亿人民币扩产 12 英寸硅片,想着巩固优势,结果现在搞限制,等于把刚建好的产能往空里放。
咱们这边沪硅产业、立昂微早就实现 12 英寸硅片规模化销售,虽然份额不如日本,但产能一直在扩,国内芯片厂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切换供应链,SUMCO 那些签了五年的固定合同,搞不好最后要砸在手里。
最关键的是,日本企业根本经不起市场流失的连锁反应。半导体材料这行看着是高科技,其实特别依赖稳定的客户关系,一旦中国企业把供应链转向国产或者韩国、欧洲厂商,日本企业想再抢回来就难了。
信越化学要是丢了中国市场,53% 的营收缺口可不是靠欧盟那 3.7%、美国那 3.4% 的份额能补上的,到时候要么降价抢单,要么产能闲置,怎么算都是亏本买卖。
更别说这些材料企业背后还有一堆配套的设备、化工企业,材料卖不出去,上游的供应商也得跟着喝西北风,这可不是单个企业的事,是一整条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2019 年对韩国的封禁已经给过教训了,当时日本企业丢了韩国市场,至今都没完全抢回来,现在对中国来这一套,简直是重蹈覆辙。
中国市场比韩国大得多,替代能力也强得多,多氟多能帮韩国解围,现在国内有更多企业能接下接力棒。
日本这波操作看似精准,实则是把自己最赚钱的业务往火坑里推,等中国企业的替代产能全面上来,日本再想松绳子,恐怕市场早就被分光了,到时候才真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绳子勒出的血,全得自己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