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纳停产了,不是因为没人开,而是因为太能扛了。它用200块的保养费、6升的油耗、15万公里不趴窝的命,硬生生把时代甩在了身后。 就拿保养来说,现在随便一辆合资车小保养动辄上千,可桑塔纳不一样,去4S店做个基础保养,换机油滤芯加原厂机油,也就两百多块钱,要是自己在靠谱的地方弄,两百块都能打住。 油耗更是没得说,手动挡车型一百公里也就六升油左右,市区里开得堵点,自动挡也就多零点几升,这水平放在现在的燃油车里依然能打,更别说跟那些动不动十几个油的老车比了。 最关键的是可靠性,老一辈开车的都知道,桑塔纳只要正常保养,开个十几万公里根本不用大修,发动机变速箱啥的很少出问题,很多跑运输或者做小生意的人,就认准它这点,皮实得像个“老黄牛”。 这么省心省钱的车,怎么就停产了?这就得从桑塔纳的出身和时代变迁说起了。 桑塔纳是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合资轿车,1983年在上海安亭下线的时候,那可是轰动全国的大事。 当时中国汽车工业还处在手工敲打的阶段,别说造轿车了,连合格的零部件都生产不出来,第一辆桑塔纳还是七个工人师傅用葫芦吊、锉刀这些简单工具手工拼出来的。 为了实现国产化,当时真是下了血本,成立了“桑塔纳共同体”,把一百多家配件厂、高校和科研院所拉到一起,还设立了专门的国产化基金,每卖一辆车就抽出一部分钱扶持配件企业,就这么一点点把国产化率从最初的2.7%,也就是只有轮胎、喇叭这些小东西是国产的,硬生生提到了后来的90%多。 朱镕基总理当年专门开桑塔纳国产化会议,强调不能“瓜菜代”,必须保证质量,这种对标准的坚持,直接奠定了桑塔纳“皮实”的基因。 那些年靠着桑塔纳的配套体系,一批零部件企业起来了,像福耀玻璃、宁波华翔这些现在的行业龙头,当年都受益于桑塔纳的技术和订单支持。 可以说,桑塔纳不仅是一辆车,更是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启蒙老师”,它帮我们建立了一整套汽车生产和配套体系,这才是它最厉害的地方。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大家对汽车需求就是“能开、耐用”的年代,桑塔纳的优势被放大到了极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马路上跑的轿车里,一半以上都是桑塔纳,公务车、出租车、家用车、运输车,哪儿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那时候大家买车没那么多讲究,不像现在要智能屏、自动驾驶、全景天窗,能有一辆开着不抛锚、修起来便宜的车就谢天谢地了,桑塔纳正好踩中了这个需求点,自然就成了“国民神车”。 可时代变了,需求也跟着变了,桑塔纳的优势慢慢就成了“短板”。 首先是政策的变化,这几年国家大力推新能源汽车,还出台了“双积分”政策,车企生产的燃油车要是油耗不达标,就得拿新能源汽车的积分来抵,不然就得花钱买积分。 桑塔纳虽然油耗不高,但毕竟是传统燃油车,每生产一辆就得产生零点几个负积分,这就意味着造它不光赚不到多少钱,还得额外贴钱买积分。 再加上排放法规越来越严,从国一到国六,现在国六b还要求实际行驶中的排放都得达标,燃油车要满足这些标准,就得加装各种净化装置,成本一下就上去了,桑塔纳本来卖得就便宜,终端价都跌破七万了,这么一折腾,利润就薄得可怜,甚至可能亏本。 现在大家买车,也早就不是“能开就行”了,年轻人要看智能配置,比如车机能不能联网、有没有语音控制;家庭用户要空间、安全配置和舒适性,就算是注重实用的人,也会对比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 不是它不好,是大家想要的东西不一样了,就像以前大家只需要吃饱,现在更要吃好、吃健康,需求变了,供给自然得跟着变。
车子保养千万别在休息室里坐着。第一次去4S店保养,他把车一扔就去休息室刷手机
【4评论】【3点赞】
致遇
还有老普桑卖吗
江山伟大 回复 10-22 21:20
二手的有。
江山伟大
有一点作者没说清十几万普桑不维修简直屁话老普桑没十2十万都不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