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67年,许世友到北京开会,一开国上将笑着和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对方只能尴尬离开,就在其转身时,许世友恶狠狠地说道:“我真想一脚踹死你!” 1930年代的陕北,当时,红四方面军出身的许世友等人,因为对“张国焘问题”的处理有不同意见,几人私下商量着想带领部队回四川打游击,这在当时被定性为“拖枪逃跑”。 负责政治工作的傅钟,按照规章制度,写了一份报告向上级汇报,建议对许世友等人严惩,报告中甚至有 “可判死刑” 的内容。 在傅钟看来,这只是按规矩办事,但在许世友眼里,这份报告无疑是催命符,后来多亏毛泽东出面协调,许世友才逃过一劫,不过这件事也在他心里埋下了对傅钟的怨恨。 三十年过去,到了1967年北京开会时,这道坎还是没过去,两人再次相遇,傅钟笑呵呵地上去打招呼,许世友直接把他当空气,等傅钟尴尬地走开,许世友对着他背影,从牙缝里挤出一句:“我真想一脚踹死你!” 积了三十年的怨和怕,全在这句话里了,一份报告和一句狠话,成了俩人之间谁也跨不过去的坎。 面对这种几乎不共戴天的仇视,傅钟干了一件特别有水平的事,他没道歉,也没争辩,就是给许世友寄了本书,一本《汉书》,里头夹着张短信,引了几句古文,意思是理解你的脾气。 从那以后,傅钟每个月都会给许世友寄一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到精装版《红楼梦》都有,每本书里都会夹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自己的读书感悟,或者对许世友的鼓励。 傅钟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无声的道歉,也是对许世友的认可,他在用这种方式告诉许世友:你不只是个只会打仗的人,还拥有大智慧。 一开始,不爱看书的许世友让警卫员把书里的内容念给自己听,时间久了,他渐渐体会到了书中的道理,也明白了傅钟的用心。 后来有一次军区开会,有人提到 “形而上学”,在场的人大多不太理解,没想到许世友却能把这个概念解释得很清楚。 他还得意地跟大家说,这是傅钟在信里教他的,从那以后,许世友的床头开始摆放书籍,两个性格、行事风格截然不同的人,因为这些书和书信,慢慢化解了矛盾。 1985 年秋天,许世友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病重住院,临终前,他手里还捏着一本翻旧了的《红楼梦》,书里掉出一张 1967 年冬天傅钟写的信纸,这张纸他珍藏了近二十年,一直带在身边。 许世友去世时没有留下什么话,但从他珍藏信纸的举动来看,他对傅钟的怨恨早已释然,傅钟比许世友多活了几年,他晚年在一篇文稿里写道:“岁月如水,江湖路远,幸得故人不弃。” 这句话像是跨越时光,回应了许世友临终前的无言。 信息来源:光明网——许世友等“拖枪逃跑案”审判始末
最初拟定开国上将名单里,原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建安名列前位,而最后下
【6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