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发出警告!中国已经养成了一个危险的坏习惯,那就是低估了美国的报复意愿和能力! 2013年的一个晚上,纽约机场人来人往,法国企业高管皮耶鲁齐拖着行李准备登机回家。他没想到,刚走到登机口,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拦下。 原因是美国指控他在海外项目中行贿,依据的是美国的一部长臂管辖的法律。几个月后,他所在的阿尔斯通公司股价暴跌,公司陷入绝境。 接着,美国老牌巨头通用电气出手,用收购的方式拿下了阿尔斯通最值钱的核心业务。这不是单纯的法律案件,而更像是一场有预谋的商业猎杀。 企业落到这种下场已经够惨,那如果是一个国家触碰了美国的利益呢?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冲到历史高峰,汽车和半导体在美国市场大获全胜,不仅让美国的产业压力山大,日本企业还开始大手笔收购美国的地标和公司。 美国选择的手段不是贸易战,而是汇率。通过《广场协议》,日元在几年间翻倍升值,出口支柱被打断,资产泡沫膨胀又迅速破裂。 结果是日本经济直接进入长期停滞,二十多年都没缓过来,昔日挑战者彻底失去了再战的机会。 比经济更敏感的是美元的地位。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与产油国达成了全球石油用美元结算的安排,这个体系成了美国霸权的关键支柱。 但1999年,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宣布石油出口不再用美元,改用欧元,这直接冲击了美国最核心的利益。 几乎没有犹豫,美国在之后几年两次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推翻政权,萨达姆被处决,国家陷入长期混乱,美国的石油公司却重回伊拉克掌控资源。 这三件事,其实是同一条主线:美国在维护核心利益时,是下手毫不迟疑的,不论手段是法律、金融还是军事,只要有人触碰它的红线,代价都会非常高。 回到今天,我们在与美国的较量中确实取得了一些反制效果,比如稀土和消费市场的优势,让对方在某些领域很难绕开我们。 美国的实力并没有消失,它依然掌握着全球高端科技的核心生产能力,还有遍布世界的军事基地和美元体系,这些都是它可以随时调动的工具。 低估对手往往是失败的开始。历史无数次证明,美国在关键利益上从不会手软,它可能暂时克制,但那更像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我们需要的不是过度乐观,而是利用每一次反制赢得的时间,加快自身在科技、产业和安全上的积累,把根基打得更牢,这样才能在长时间的博弈中始终站得住。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账号发布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内容:“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特朗
【38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