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出重拳,比稀土还致命,万斯劝中国要冷静。我国商务部已经决定,从下月8日开始

修竹崽史册 2025-10-20 10:56:36

中国再出重拳,比稀土还致命,万斯劝中国要冷静。我国商务部已经决定,从下月8日开始,国产的人造钻石粒径≤50μm,必须要经过审批才能出口。   说到人造钻石,很多人可能还停留在珠宝,想到的是那些亮闪闪的装饰品,但其实它已经悄悄变成了高端制造业里最硬核、最必须的“工业牙齿”。   别看外表普通,人造钻石的战略意义如今已经超越了过去的饰品属性。   中国自十一月八日开始管控,直接锁定高精度微粉、单晶,以及相关设备和技术。   这波针对50微米粒径的管制范围不仅覆盖了车削、研磨和抛光等传统制造场景,更把半导体产业、军工、光学、量子芯片这些前沿领域统统纳入影响圈。   为什么人造钻石能取代稀土、成为下一个“硬通货”?   原因就在于它不仅具备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还是芯片行业不可替代的关键工具,比如硅片切割、抛光,高端激光器和量子比特的制造,同样离不开这种超硬新材料。   稀土能卡住传统科技与新兴产业的脖子,但人造钻石正在成为芯片与未来算力的“能耗终结者”。   目前中国在全球工业用金刚石领域几乎独占鳌头,2023年的数据就显示,中国供应了全球95%的工业金刚石,其中河南一省就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产能。   而中国培育钻石快速涌进国际市场,不仅价格低,而且性能更优,那些年中国被诟病“只会加工”,但现在即使美国“砸钱”扶持相关企业,技术沉淀和产业链的复杂度让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期内突破。   例如高压高温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这两大技术流派,中国企业全部掌握,最近中国企业甚至通过“弹性应变工程”正在改变金刚石的电子特性,有望让其成为下一代半导体材料甚至超导体。   不只是芯片,量子计算、AI服务器、5G基站、红外光学、深海探测等越来越多领域都在喊着要用高纯度人造金刚石。   尤其随着中芯国际等企业开始采用国产钻石散热片,厚度仅有0.1毫米、热导率却是铜的五倍、硅的十倍,最后将芯片性能牢牢托举在中国技术手中。 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和规模化能力,正在让中国变成全球高科技制造业最难以替代的供应源。   出口管制不仅涵盖微粉,还顺手把单晶、线锯、砂轮以及DCPCVD设备和相关制程技术纳入审批体系。   当局还特别强调,“装饰用培育钻石”不在管控范围,而用于芯片和军用领域的关键材料必须受限。   出口商如果涉及相关物项,必须向商务主管机关申请出口许可,未经批准不得出口,同时报关时必须标明是否属于“两用物项”,彻底堵住了潜在的灰色地带。   全球高科技供应链已经被紧紧攥在中国手里,要找替代的来源,不仅成本高,还需要8到10年以上的技术积淀和产业链成熟度。   短期内很难有人能绕开中国这道壁垒,这样一刀切的战略动作,是不是比稀土还要刚猛?   美国能否把握谈判主动权?CHIPS法案虽然动静很大,但在原材料、加工能力和产业体系上和中国仍有本质差距。   无论是半导体切割工具、超精密加工用金刚石刀具,还是高纯度钻石激光器,全球科技企业都把采购眼光锁定在中国。   产业链重构的门槛越来越高,技术管控的壁垒看似细分,实际可靠度却直线上升,把全世界的话语权捏得更死。   俄罗斯专家就表示,中国这波管控是全球供应链地缘博弈的“醒悟”,用资源优势反制对手,掌控着世界电子工业的关键钥匙。   未来争论的焦点,已经从稀土逐步转向人造钻石和相关超硬材料,这种“新王牌”力量更致命,也更难设立有效替代方案。   中国这次会不会成为全球“大国博弈”最大的赢家?

0 阅读: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