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明明已经滚到37万亿了,为什么还没暴雷?其实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

如梦菲记 2025-10-19 16:50:08

美债明明已经滚到37万亿了,为什么还没暴雷?其实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国短时间不会这么倒下,美国如今的状况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虽然水温慢慢升高,可还是能勉强撑住。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债已经滚到37万亿了,这个数字大到什么程度?有人算过,如果从耶稣诞生那天开始,每天中五百万美元的彩票,一直中到现在都还不上。   按常理说,欠这么多钱早该崩了,可美国看起来还挺正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国短时间不会这么倒下,这就像一个人得了慢性病,不是突然倒地不起,而是身体机能在一点点衰退。   美国现在的状况就是典型的温水煮青蛙,水温在慢慢升高,虽然还能勉强撑住,但谁都说不准哪天就撑不下去了。   美国能撑到现在,主要靠的是美元这张王牌,全球做生意,特别是买石油买矿石这些大宗交易,基本都得用美元结算,各国手里攒了一堆美元,总不能放着发霉,得找个地方投出去。   环顾全球,美债市场最大也最好变现,想买想卖都方便,所以就算明知道风险在变大,很多国家和机构还是得硬着头皮买,不是看好它,纯粹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更关键的是,美债是用美元发的,这给了美国一个巨大的腾挪空间,别的国家欠外债,手里没外汇就只能违约,可美国不一样,它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来缓解压力。   旧债到期了怎么办?发新债借钱还旧债,这套借新还旧的把戏已经玩了几十年,只要市场上还有人愿意买新债,这个游戏就能继续转下去。   美国国内的买家也在帮忙托底,养老基金、银行、普通人买的理财产品,很多都投了美债,这些钱跟老百姓的养老金、存款利息直接挂钩,要是美债出问题,大家的钱袋子都得跟着遭殃。   所以就算外面有质疑声,国内这批买家还是得撑着,因为他们和美国的命运已经绑死了。   但这两道防线都开始松动了,最明显的信号是利息支出已经快压垮财政,现在美国政府每年光付利息就得掏出一万多亿美元,比军费还高,成了财政支出里的最大项。   这些本该用来搞基建、办教育、发展科技的钱,全被利息吞掉了,就像一个家庭,每个月工资的大半都用来还信用卡利息,本金一分没减,哪还有余钱改善生活?   更麻烦的是,长期国债越来越难卖了,美国只能更多发短期债来周转,可短期债意味着还债频率更高,资金链稍微出点问题就容易翻车。   去年穆迪直接把美国的信用评级从最高的AAA降到AA1,这等于告诉全世界:美国的还钱能力在下降,借钱给它的风险在上升。   评级一降,投资者就会要求更高的利息才肯买债,可利息越高,美国的负担就越重,这就成了恶性循环,现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经涨到4.5%以上,30年期更是突破了5%。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连锁反应:企业贷款成本上升,投资和扩张计划被迫搁置;房贷利率跟着水涨船高,普通人买房压力陡增。   去年硅谷银行就是因为手里持有的美债价格暴跌,引发挤兑最后破产的,这些都是美债危机已经在金融体系内部传导的证据。   更要命的是,美国政府自己也没心思解决问题,两党在财政改革上扯皮了这么多年,十几份债务改革提案一个都没通过。   他们不想着怎么填窟窿,反而为了政治利益互相拆台,前段时间还通过法案直接给未来几年增加了好几万亿的发债额度,主动把债务上限往上提,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只会让窟窿越挖越大。   另一边,各国也在悄悄做准备,不少国家开始尝试在贸易中用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手里多囤点黄金,少买些美债。   这不是刻意针对谁,纯粹是风险意识起来了,谁都不想把身家全押在一个越来越不靠谱的篮子里,这种转变虽然慢,但方向很明确,就是在为未来可能的剧变做准备。   所以说,美债没暴雷不代表风险不存在,现在的平静是靠着美元的老本、市场的惯性和各方的容忍在勉强维持。   但这种平衡随时可能被打破,可能是某个突发事件引爆市场恐慌,也可能是利息负担终于压垮财政,还可能是国际买家集体失去耐心。   真到了那一天,想踩刹车恐怕就来不及了,水温还在一度一度往上升,青蛙还觉得挺舒服,这才是最危险的时刻。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189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