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一个中国女人回国过海关时突然被人拦住,工作人员一把翻开她的行李,掏出一沓美元,她忙说:“这6800美元,给你们。”工作人员没理她,眼睛却盯上了2个小药瓶,女子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7年,一个中国女人回国过海关时突然被人拦住,工作人员一把翻开她的行李,掏出一沓美元,她忙说:“这6800美元,给你们。”工作人员没理她,眼睛却盯上了两个小药瓶,女子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这个女人叫林兰英,当时39岁,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在美国索菲尼亚公司拿着年薪一万美元的高薪。 那6800美元是她在美国工作八年攒下的全部家当,按当时汇率算,足够在国内买几套房子,可她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愿意放弃,因为她清楚,那两个不起眼的玻璃瓶里装的东西,比这些钱重要一万倍。 瓶子里是几百克锗单晶和硅单晶,用保鲜膜包着,泡在紫色液体里伪装成治肺病的药丸。 这些东西是当时美国最尖端的半导体材料,价值超过20万美元,更关键的是,这是中国做电子工业、国防工业最急需却完全搞不出来的东西。 美国对中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别说材料,连相关的技术资料都不让带出境,林兰英为了把这些材料运回国,冒着被抓进监狱的风险,精心设计了这场伪装。 海关人员拧开瓶盖,凑近闻了闻,又拨弄了几下那些颗粒状的晶体,林兰英站在那里,手心全是汗,脸上却还要装出平静的样子。 几秒钟像过了几个世纪那么长,工作人员最终没看出破绽,把瓶子放了回去,只是没收了那6800美元,挥手让她走了,林兰英提着箱子走向登船口,腿都是软的,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很多人不理解,她在美国过得好好的,干嘛非要回去,她在索菲尼亚公司工作时,帮公司解决了拉制硅单晶的技术难题,一年内被加薪三次,还有两项美国专利在手,哪个同行不羡慕。 公司知道她想回国,开出更高的薪水想留人,美国官方也百般劝说,甚至提出可以把她生病的母亲接到美国来治疗,可林兰英心意已决,她看到的是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一片空白,是国家被人卡着脖子的窘境。 她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人,七岁那年,家里按老规矩不让女孩读书,她把自己关在屋里绝食了三天,硬是把上学的机会争了回来。 从那以后,她一路读到大学,又考取了留美的机会,她本来学数学,拿了学士学位和金钥匙荣誉,前途一片光明。 可她想到中国更需要实用技术,就转到固体物理专业,从头再来,一直读到博士,这种为了国家需要可以放弃个人优势的选择,其实从那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回国后的生活比她想象的还要艰苦,分给她的实验室只有十几平方米,几张破桌子,两台旧炉子,连正式编制都没有。 她把那两个瓶子里的材料交给国家,一分钱补偿都没要,每个月拿着207块钱的工资就开始干活。 外国专家预测中国要到1960年代才可能搞出单晶材料,她偏不信,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里。 1957年,回国不到半年,中国第一根锗单晶就在她手里拉出来了,第二年,第一根硅单晶也成功了,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生产硅单晶的国家。 那些年的实验条件简陋得让人心疼,夏天实验室连电风扇都没有,单晶炉一开,室内温度高到四十多度,她浑身起痱子也不停下。 为了观察硅熔体的变化,她和同事们守在炉子边24小时不睡觉,困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 后来搞砷化镓研究,炉子突然爆炸,有毒气体弥漫整个房间,同事当场晃倒,她一边安排人抢救,一边还在记录实验数据。 有人说她想法太超前,砷化镓中国十年二十年都用不上,她不理会,继续埋头干,事实证明,这种材料后来在导弹雷达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林兰英一辈子没结婚,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说搞科研比结婚有意思多了,80岁那年获奖时,别人劝她该歇歇了,她摇头说还想再干十年。 后来做肺切除手术,进手术室前还叮嘱医生一定要让她多活十年,因为还有事没做完,她真的工作到了85岁,2003年去世。 从旧金山港口那一刻开始,她用两个小药瓶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点燃了火种。 从收音机到卫星导弹,从芯片到集成电路,今天我们能用上的每一件电子产品,都有她当年那份选择的影子,6800美元丢了就丢了,那两个瓶子带回的东西,成了无价之宝。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林兰英:中国半导体材料科学的先驱
1957年,一个中国女人回国过海关时突然被人拦住,工作人员一把翻开她的行李,掏出
如梦菲记
2025-10-19 15:50:19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