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权威媒体报道,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

星星闪闪 2025-10-18 16:27:31

根据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权威媒体报道,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以下从生平、学术成就和家国贡献三个维度展开介绍: 一、百年人生:从清华园到世界舞台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随父亲杨武之(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迁入清华园,在成志学校度过少年时光。1938年,16岁的他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师从吴大猷、王竹溪等大师,194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并创立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1999年起,他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全职回到清华大学任教,直至生命终点 。 二、学术丰碑:重塑现代物理学基础 1. 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推翻了物理学界长期奉为圭臬的“宇称守恒定律”。这一突破由吴健雄通过钴-60实验证实,使两人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 2. 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现代物理学基石) 与米尔斯共同创立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奠定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描述了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框架,被国际物理学界誉为“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并列的20世纪最伟大理论之一” 。 3. 统计物理与量子群突破 发现“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一维量子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其成果广泛应用于统计物理、量子可积模型等领域,衍生出数学中的量子群理论 。 三、家国情怀: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1. 中美学术交流桥梁 1971年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回国访问的顶尖科学家,掀起华裔学者访华热潮。他向周恩来总理提议恢复基础科学研究,直接推动了中国高能物理等领域的发展。1977年发起成立全美华人协会,致力于促进中美邦交正常化 。 2. 科教事业的播种者 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科学院(2017年)后,全身心投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建设。他亲自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课程,募集资金设立基金会,吸引林家翘、姚期智等国际顶尖学者加盟,使清华理论物理研究迅速跻身世界前沿。通过“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近百位中国学者赴美进修,这些人后来成为“863计划”“973计划”的核心力量 。 3. 精神遗产的传承 他始终强调“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治学态度,晚年撰写《曙光集》《晨曦集》,寄语青年学者“要做重要的科学问题,而非跟风研究”。其爱国精神与学术品格,被清华师生视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 杨振宁的逝世是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但其留下的理论成果和家国情怀将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丰碑上。正如他生前所言:“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他用百年人生诠释了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其精神将激励无数后来者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图片文章信息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杨振宁 物理诺贝尔奖 杨振宁诺奖

0 阅读:97

评论列表

风雨同城2016

风雨同城2016

3
2025-10-18 19:31

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中国有史以来在世界历史上地位最高的科学家![合十][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

星星闪闪

星星闪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