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十字双轴”中心,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的C塔正加速崛起。从最新现场画面可见,项目钢结构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395米东塔与355米西塔的双子轮廓愈发清晰,连接两塔的5400吨钢结构连廊已完成整体提升,这座被誉为“未来之塔”的超级综合体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 作为深圳湾超总“深湾都市核心”三大地标中进展最快的项目,C塔占地3.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65亿元,整体最高处达400米,是目前全国最高的连廊双子塔 。其地下空间与已运营的地铁13号线(衔接深圳湾口岸)及规划中的穗深城际铁路无缝衔接,地面与“六纵六横”路网联动,构建起辐射大湾区的TOD交通枢纽,实现“通关-轨交-商业”的立体换乘闭环。 项目规划涵盖高端办公、旗舰商业、奢华酒店及文化公共空间,依托深圳湾超总已聚集的招商银行、中国电子等十余企业总部基础,未来将打造跨国企业与国际机构的世界级聚集平台,成为资源交汇的“湾心节点” 。 C塔以“多维垂直城市”为核心理念,东塔高约395米、西塔约355米,两塔通过钢结构连廊相连,形成极具辨识度的天际线符号。建筑内部采用无柱空间设计,搭配双层自遮阳玻璃幕墙与智能通风系统,可根据环境动态调节能耗,实现节能运行 。 裙楼的“生态梯田”景观是设计点睛之笔——从首层向上层层退台的绿植系统,将中央绿轴的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梯田水景集成生物过滤技术,地下则配套大规模自行车停放区与充电设施,绿色理念贯穿全域。这种“建筑-自然-交通”的融合设计,让C塔成为超高层与生态共生的典范 。 项目钢结构总用钢量达7.2万吨,其施工过程堪称智能建造的标杆实践。中建钢构自主研发的智慧建造中心搭载10台柔性焊接机器人,焊缝一次成型零缺陷,效率较人工提升40%;大功率激光除锈机以传统方式2倍的效率实现环保除锈,全程无污染物排放 。 1300㎡机电数字化加工厂的投用更实现“毫米级建造”:七线自动化风管生产线20秒即可加工一张板材,8小时产能达2500㎡,人力投入减少50%。配合BIM全要素建模技术,项目提前消除647项机电冲突,再通过AR技术将模型“投射”至现场指导安装,核心筒施工最快达“三天一层”,较传统方式效率提升50%。自主研发的贝雷式智能顶升平台与“C塔驾驶舱”数字孪生系统联动,实时监测16台智能设备运行数据,构建起全周期智慧管理体系 。 作为住建部科学技术计划课题示范项目,C塔构建了覆盖“设计-建造-运营”的全周期低碳体系。施工阶段采用智能防尘降噪“天幕”与旋转高压水枪降尘,建筑垃圾减排率达30%;运营阶段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时调控能耗,预计运营能耗较常规建筑降低10.4% 。 据中国建研院测算,项目全周期减碳量将达28.8万吨,相当于栽种63.6万棵树,其低碳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17项二级先进指标,为超高层建筑破解“高碳锁定”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 目前,C塔正朝着2026年底竣工的目标推进。这座集枢纽、生态、智能于一体的超级综合体,不仅将重塑深圳湾天际线,更将成为大湾区“科产城”融合的新引擎,为超高层建设注入绿色与智慧的新内涵。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十字双轴”中心,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的C塔正加速崛
一三大树哥
2025-10-18 08:35:3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