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他不顾妻子反对,用刀划开刚出生3天女儿的后背,谁知就是他这一举动,竟救了千万中国婴儿![不看] 这位医生就是张金哲,后来被尊称为中国小儿外科的奠基人,如今每天有近万名患儿前往北京儿童医院就诊,这家全国小儿外科领域的权威医疗机构,正是在张金哲毕生努力打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当时一种名为“皮下坏疽”的传染病在多家医院的产科病房蔓延,患病婴儿背部出现肿胀发青的症状,死亡率极高,作为北大医院的外科总住院医师,张金哲接连收治了多名相同症状的婴儿,但医疗界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与病理科专家的深入研究,他提出了通过手术切开排脓的治疗方案,然而这个方案遭到了普遍反对:新生儿手术风险极高,国内尚无成功先例。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张金哲刚出生的女儿也不幸感染了这种疾病,面对女儿背部不断扩大的感染区域,医学知识告诉他,保守治疗无法阻止病情恶化,而手术是唯一的希望。 在无人敢于尝试的情况下,张金哲决定亲自为女儿主刀,手术顺利完成后,他连续七天守在病床前密切观察,女儿的康复不仅让这个家庭重获团圆,更使得皮下坏疽的死亡率从接近100%显著下降到5%,挽救了无数婴儿的生命。 这次成功的手术成为中国小儿外科发展的关键转折点,1950年张金哲在全国卫生会议上接受了创建新中国第一个小儿外科专业的任务,当时中国连“小儿外科”这个专业名词都尚未普及,更谈不上专业的医生队伍和技术设备。 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张金哲在家中设立了简易工作室,亲手研制适合儿童体型特点的手术器械,他发明的50多项专用器械,为中国小儿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即使在晚年经历了胃部大部分切除手术,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张金哲依然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荣获世界小儿外科最高奖后,他仍然每周出诊、指导手术,直至百岁高龄。 2022年12月24日,张金哲院士逝世,享年102岁,在追悼会上,曾经被他治愈的患者和学生们深情地称他为“会魔法的爷爷”、“小儿外科的定海神针”。 这位医者的故事引发网友们的思考! “看完头皮发麻!这才是真正的医者仁心,在那种环境下,用自己孩子做第一个病例,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专业自信,他赌上的不仅是女儿的命,更是中国小儿外科的未来,致敬张院士!”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看哭了,能理解他妻子的反对,但更敬佩张医生的选择,如果保守治疗等于死亡,任何一个父母都会选择搏一把,他不仅是好医生,更是伟大的父亲。” “当时皮下坏疽在医院婴儿室爆发,被称为“婴儿杀手”,张院士这个手术突破,直接让新中国婴儿死亡率下降了一个台阶,说是拯救了千万家庭一点都不夸张。” “最佩服的是他自己研发器械这点,现在很多医生离了进口设备就不会看病了,而张院士在厨房搞出50多项发明,这才是真正的卡脖子突围!” “说实话,我可能不敢像他这样选,但正是有这种敢为天下先的人,医学才能进步,我们现在享受的医疗成果,都是前辈们扛着压力试出来的。” “我爷爷说过,当年张院士查房时,总会把听诊器在手心捂热再贴孩子身上,这种细节,比任何技术都更能体现什么是大医精诚。” “孩子前年在儿童医院做的手术,现在才知道用的是张爷爷发明的技术!评论区有没有被张院士或他的学生治过病的?来报个到吧!” 假如你是家长,在“让孩子享受现有成熟医疗”和“支持孩子像张院士一样冒险推动医学进步”之间,你会怎么选?说说你的理由! 信源:上观新闻
1948年,他不顾妻子反对,用刀划开刚出生3天女儿的后背,谁知就是他这一举动,竟
力量华哥
2025-10-16 16:08:58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