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普京去世了,战争会不会立即结束?我直说吧,普京要是今天在任上去世了,你最好祈祷不要爆发世界大战。要知道,普京在俄罗斯可以说是最温和的鸽派了,很多俄罗斯的极端民族主义者都是对其不满的,认为普京太软弱。所以,如果普京死了,上台的必将比普京更加鹰派。 俄罗斯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比外界想的要强烈得多。不少杜马议员早就公开抱怨普京对乌克兰太手软,觉得特别军事行动就该扩大范围,把乌克兰西部几个州也纳入控制,甚至有人喊着要直接推翻基辅政权。 就拿克里米亚大桥被炸那事儿说,乌克兰的挑衅够直接了吧,但普京也就下令打击了一些基础设施,没敢把战火彻底扩大。 这在激进派眼里就是典型的 “软弱”,他们觉得要是换了自己,早就展开全面报复,把乌克兰的军工体系全炸废。连美国总统拜登都私下说过,普京在冲突里还算保持了理智,没让局势彻底失控,这话其实侧面印证了普京的克制。 俄罗斯的政治圈里,藏着不少比普京强硬得多的人物。国防部长绍伊古看着低调,但在军事决策上一直主张增兵,去年就公开说过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暗指普京的战略太保守。 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更直接,好几次在社交媒体上骂普京 “太顾惜西方感受”,他的车臣部队在战场上根本不按规矩来,早就想把战线往前推。 还有之前瓦格纳集团的普里戈津,虽然闹过兵变,但他的核心诉求就是要更激进的作战方案,觉得普京被官僚体系捆住了手脚。这些人手里都有实实在在的兵权,在军队和民众里也有不少支持者,就等着机会上位。 普京在任的时候,能靠自己二十多年攒下的权威压住这些人。他清楚俄罗斯的经济底子经不起长期大战,西方的制裁已经让能源出口受了影响,再扩大冲突只会让民生更难。 所以他一边守着乌东四州的基本盘,一边跟土耳其、伊朗搞合作,尽量不让冲突外溢,说白了就是在 “打算盘”,不想把家底赔进去。 但那些鹰派人物根本不考虑这些,他们眼里只有 “输赢”,觉得只要军事上够强硬,西方早晚得让步,经济困难靠资源出口能扛过去。 一旦普京不在了,权力真空肯定会引发乱子。按俄罗斯宪法,总理米舒斯京会先接任,但他手里没兵权,镇不住场子。 真正的权力争夺会在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和联邦安全局之间展开,谁能喊出更硬的口号,谁能拉拢军队和民族主义者,谁就能拿到实权。这种时候,没人会想着停火,反而会把 “升级战争” 当成凝聚人心的手段。 新领导人刚上台,肯定要立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战场上搞大动作,比如增派几十万兵力,或者用更先进的导弹打击乌克兰的核心城市,甚至可能直接攻击给乌克兰送武器的西方运输线。 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会被这些人当枪使。有民调显示,现在大概 74% 的俄罗斯人支持对乌军事行动,很多人觉得西方一直在欺负俄罗斯,要是新领导人喊着 “为国家尊严而战”,肯定能得到不少呼应。 那些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比如以前被禁止的 “斯拉夫联盟”,说不定会趁机冒出来搞活动,煽动民众要求更激进的政策。到时候就算有人想谈和,也不敢开口,一开口就会被骂成 “叛国贼”。 国际上的反应只会让局势更糟。北约本来就把俄罗斯当成对手,要是俄罗斯新领导人真的扩大战争,北约肯定会加码。美国已经在给乌克兰送坦克、导弹了,到时候可能会直接派军事顾问,甚至把防空系统部署到乌克兰边境。 欧洲国家虽然能源依赖俄罗斯,但在北约的压力下,只能跟着美国走,对俄制裁会更狠。这样一来,俄罗斯的反制就会更激烈,比如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甚至在黑海拦截西方的运输船。 一旦发生军事摩擦,比如俄罗斯导弹误炸了波兰的领土 —— 这种事在战争中很容易发生 —— 北约就有理由直接派兵,冲突就从俄乌局部战争变成了俄罗斯和北约的对抗。 更让人担心的是核武器的风险。普京之前只说 “不排除用核武器保卫本土和新并入的领土”,已经让欧洲吓得够呛。 但那些鹰派人物早就把核威慑挂在嘴边,梅德韦杰夫这两年就多次说 “要让北约尝尝蘑菇云的滋味”,绍伊古也提过 “核力量是最后的王牌,该用就得用”。 要是新领导人真的把核门槛降低,比如宣布 “只要乌克兰攻击俄本土,就用核武器反击”,西方肯定会紧张到极点,说不定会把核武器往前线部署,双方的核威慑对峙很可能擦枪走火。一旦核战争打响,就不是局部冲突了,整个世界都得被卷进来。 普京在任的时候,虽然没停火,但好歹他能掌控住节奏,知道哪里是底线,不会让冲突彻底失控。他就像个 “刹车”,虽然没让车停下,但至少没让车冲下悬崖。要是这个 “刹车” 没了,换上一群只踩油门的人,结果可想而知。 战争不会因为普京去世就结束,反而会像脱缰的野马,能不能拉住,甚至会不会引发更大的灾难,真的不好说。 现在能做的,只能是祈祷局势别往最坏的方向走,但从俄罗斯国内的情况和国际形势来看,这种风险确实真实存在,半点马虎不得。
俄“反侵略”之战即将打响,普京签下总统令,对中国只有一个要求9月29日,普京
【12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