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反侵略”之战即将打响,普京签下总统令,对中国只有一个要求 9月29日,普京

飞天史说 2025-09-30 09:41:27

俄“反侵略”之战即将打响,普京签下总统令,对中国只有一个要求 9月29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签下了那张让人不由得捏把汗的纸——2025年秋季征兵令。 这不是普通的例行公事,而是一次明确无误地对外宣布,俄罗斯在为一场可能到来的“反侵略”硬仗做准备。 美国那边嘴上没闲着,特使凯洛格刚刚放话,乌克兰可以用远程武器攻击俄境纵深,副总统万斯甚至还把“战斧”巡航导弹挂在嘴边,那玩意儿射程够得着莫斯科。 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面对“克宫遇袭”这种假设,干脆避而不谈。局势紧绷,俄罗斯的选择更加耐人寻味,这时候普京对中国的“唯一要求”就成了全场的焦点。 说到底,普京的征兵令可不是开玩笑。2025年秋季这波操作,征召了13.5万人,年龄卡在18到30岁之间。别看俄罗斯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征兵,这次明显有点不按套路出牌。 路透社去年还说,俄军春季征兵一般都在12万人左右,这回直接上了一个档次。在美国官员接二连三放出狠话的当口,俄罗斯的备战信号已经相当明显。 美国这边刚说完要让乌克兰用远程武器“敲打”俄后方,俄军自己的地盘一下子变得不那么安全。面积1709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不是说说而已,但战斧导弹射程超过2000公里,谁都知道防不胜防。 征兵的意义早就不只是拉壮丁那么简单,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我不怂”的态度。普京摆出来的是要让国内民众知道,俄罗斯撑得住,不会被西方吓破胆。 对外更像是在提醒欧美,俄罗斯有的是人,准备跟你们慢慢耗。 这种做法其实也不新鲜,历史上只要局势紧张,大国动员兵力总是第一步。说白了,俄罗斯这场“反侵略”预备战,其实更多是给对手看的,也是给自己人打气。 普京最近话不多,真正的意思却很清楚。俄罗斯现在最怕的不是前线吃紧,而是经济这条大动脉被掐断。 就在最近的中俄贸易会议上,俄经济发展部长列舍特尼科夫开门见山地把话挑明了,普京对中国的“唯一要求”,就是顶住西方压力,稳住中俄贸易。 换句话说,只要中国不松口,西方封锁就不可能一刀切断俄罗斯的后路。列舍特尼科夫还专门强调,“任何第三国无法禁止”中俄贸易继续,这句话其实说给欧美听,意思很直白:你们有本事尽管来,咱们照样做生意。 但俄罗斯也不是坐等中国兜底。列舍特尼科夫提到“需要调整”,其实已经开始给中国递台阶了。比如贸易支付系统,直接用本币结算、绕开美元,风险就小多了。 再比如走中亚这条线,能躲西方制裁的风头,商品种类也能根据形势灵活调整。新华社前阵子还报道说,中俄贸易额又创新高了,这背后可都是实打实的利益挂钩。 比起直接求中国帮忙打仗,普京更明白经济才是俄罗斯能不能抗住这场消耗战的关键。哪怕是嘴上说要给中国提供先进发动机,本质上还是希望把经济纽带绑得更紧。 其实全世界都看得明白,普京没指望中国在军事上帮他抬轿子。中国外交部早就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不会给冲突方提供武器,这点上中国一直很坚定。 中国要的是和平,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只是,俄罗斯缺啥,中国能补啥的空间并不大。于是朝鲜成了俄罗斯的另一个“朋友”。 金正恩在九三阅兵时跟普京见了面,还信誓旦旦说要“全力支持”俄罗斯。 朝鲜手里的炮弹库存和动员能力,确实能帮俄罗斯解点燃眉之急。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也早就指出,朝鲜的军火储备足够撑起一场高强度的消耗战。 俄罗斯现在玩的其实是“双轨”战略,一头靠中国稳经济,一头靠朝鲜补军需。中国这边只管把正常生意做好,不让外部压力把贸易链条掰断,剩下的军事消耗俄罗斯自己另找出路。 中国的立场很清晰,不卷入军事同盟,也不主动挑事,既保证了自身利益,又能在国际社会上保持形象。 俄罗斯心里也门清,明面上只提“唯一要求”,其实是看准了中国的分寸。这样一来,俄罗斯既能在经济上有依靠,又不至于让中国背上什么“军事同盟”的包袱。 整个局势说到底,普京的征兵令是一张牌,亮出来给西方和国内都看。美欧那边不断加码,俄罗斯却死死抓住和中国的贸易纽带,不让经济“断气”。 朝鲜则成了补充军需的“备胎”,三方各取所需,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普京对中国的唯一要求,其实已经点到了俄罗斯最软的肋——经济的可持续性。 俄罗斯的算盘打得精明,中国的分寸感拿捏得死死的。 局势怎么演变,关键还得看中俄贸易这根神经线能不能顶住西方的极限施压。未来这场大戏,谁都说不准,但现在的每一步都在为接下来的走向埋下伏笔。 参考资料:俄媒:普京签令,计划今年秋季征兵13.5万人 来源:环球网

0 阅读:145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