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拼了四十多年,好日子刚开头,凭什么让外人来摘桃子? 中国将于10月1日生效K签证政策,而受阻于美国将H-1B签证费用提高至10万美元的外国申请者,必然会目标瞄上我们! 其实这个 K 签证,根本不是随便什么外人都能申请的。它专门给的是外国青年科技人才,而且有硬杠杠卡着 —— 得是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出来的,学的还得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些硬核专业,至少得有学士学位,要么就在这些机构里做科研、教书的。 这可不是大街上随便拉个人就能凑数的,光是 “知名高校”“STEM 学科” 这两条,就把绝大多数想混进来的人挡在门外了。 而美国那个 H-1B 签证,虽说也是招技术人才,但里面情况复杂着呢。去年获批的 H-1B 里,71% 是印度籍,中国籍占 11.7%,大多是做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尤其是系统分析和程序设计,占了一半还多。 现在美国把申请费提到 10 万美元,还改了规矩,优先给高薪的人机会,刚毕业的年轻人、资历浅的基本没指望了。可这些受阻的人,真就能一股脑跑到中国来吗?根本不可能。 加拿大早就盯着这块肥肉了,总理都公开说要借机抢人才,还说自己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和生活质量。欧洲也在抢,人家靠的是工作和生活能平衡,现在不少年轻人找工作最看重这个,比工资还当回事。 迪拜更直接,零资本利得税,各种优惠政策堆着,就盼着创业者过去。这么多国家伸手抢,中国只是其中一个选项,哪能说 “必然” 就瞄上我们? 退一步说,就算真有人来申请 K 签证,也不是来 “摘桃子” 的。咱们四十多年拼下来,确实有了家底,但现在搞科技突破、产业升级,光靠自己还不够。 美国那些科技巨头,比如微软,专利里近三成都是持 H-1B 签证的外国人搞出来的,这说明真正的高端人才不是来分蛋糕的,是来做更大蛋糕的。 K 签证招的这些青年科技人才,进来能做什么?要么搞科研交流,帮我们的实验室突破技术瓶颈;要么创业,带来新想法新模式,还能带动就业;要么教书,把国外的先进知识传给咱们的年轻人。这些事对我们自己的发展是添砖加瓦,不是白白被人占便宜。 有人可能会说,再怎么说也是外人,凭什么给他们便利?可 K 签证的便利是有条件的,不是让他们想来就来、想留就留。有关部门会专门出配套办法,把申请条件卡得更细,还会升级签证系统,优化流程,确保进来的都是真有本事的人。 而且入境后怎么停留、怎么居留都有管理规定,不是放进来就没人管了,不合规矩的照样会被依法处理。这就跟咱们家里招人帮忙干活,得先看他会不会干、靠不靠谱,还得立好规矩,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门当主人。 再说了,我们现在也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才。德国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德国光今年三月就有 38.7 万个技术岗位没人填,因为年轻人不够,退休的太多。 咱们国家虽然劳动力多,但高端科技领域的缺口也不小,比如人工智能、芯片研发这些前沿行业,急缺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 这些外国青年科技人才进来,正好能补我们的短板,帮我们把科技搞上去,科技强了,企业才能更赚钱,大家的日子才能更红火。这不是给外人送好处,是借他们的力把我们自己的日子过更好。 那些担心 “摘桃子” 的人,可能忘了咱们自己的底气。四十多年来,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发展水平,靠的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韧劲和智慧,不是靠外人施舍。 现在我们的工业体系、科研基础、市场规模,都是实打实的家底,不是几个外国人才就能撬动的。 K 签证是我们主动打开的一扇窗,目的是吸引能帮我们添柴的人,不是把家门敞开让别人来搬东西。 美国这次涨 H-1B 费用,本质上是把人才往外推,咱们接住那些真正有用的人才,是顺水推舟的好事。但这绝不是被动接受,而是有选择地吸纳。 那些没真本事、只想混日子的,连申请的门槛都够不着;就算够着了,进来后创造不了价值,也站不住脚。咱们的政策从来都是对自己有利的,不会做赔本买卖,更不会让外人轻易占了便宜。 想想看,以前咱们缺技术、缺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有机会让国外的青年科技人才来交流合作,他们带来的技术思路、管理经验,能帮我们少走弯路。 就像当年我们学别人的先进技术一样,现在是换个方式继续学习进步,但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我们挑人、定规矩,他们来贡献价值,这是平等的合作,不是谁给谁施舍,更谈不上 “摘桃子”。 而且他们搞创业、做研发,还会带动上下游产业,反而能创造更多本土岗位。比如一个外国人才搞个科技初创公司,需要程序员、市场人员、后勤保障,这些不都是给咱们自己人留的工作机会吗? 说到底,K 签证是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主动选择,不是被动应付美国政策的权宜之计。我们要的是能帮我们把好日子过得更稳、更好的人才,不是来吃白饭的闲人。 四十多年的打拼让我们明白,发展得靠自己,但也不用关起门来搞建设。
我们拼了四十多年,好日子刚开头,凭什么让外人来摘桃子? 中国将于10月1日生效
凡之谈世界
2025-09-30 12:05:35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