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专家:原来以为电磁弹射很难,因为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测试3年5个月。而福特级的第二艘肯尼迪号,更是测试5年9个月,到现在还没出港。 美国福特号折腾了 3 年 5 个月才勉强能用,二号舰肯尼迪号更是卡了 5 年 9 个月还没出港,不少人都觉得这技术简直是 “吞金兽” 加 “拦路虎”。 可咱们福建舰一亮相,直接把答案给改了。只用 1 年 11 个月就完成了世界首次电磁弹射五代机的壮举,这哪是技术难,分明是美国自己走不通啊! 其实这玩意儿根本不靠谱,美国国会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设计的时候说 4000 次弹射不出故障,实际测下来平均 272 次就坏一回,故障率高得吓人。更要命的是,它连自家的 F-35C 五代机都弹不了,这可不是小事儿。 F-35C 空重就超 30 吨,可福特号的弹射系统实际只能扛住 25 吨的重量,压根儿带不起来。后来才知道,不光是力气不够,弹射的时候还会产生电磁脉冲,直接干扰 F-35C 的导航和雷达,飞机电子设备都能死机,谁敢用啊? 这还不算完,福特号的电磁拦阻装置更坑,平均 20 次拦阻就出故障,舰载机回来都得冒风险。有回在大西洋试航,就因为一个 200 美元的小接触器烧了,结果 4 条弹射器全停摆,修了 5 天才找着毛病,连带 F-35C 的测试都推迟了 8 个月。 还有一次训练,弹射张力没控制好,把一架 F/A-18E 战机的前起落架都拽变形了,差点冲出甲板,想想都后怕。花了多少钱呢?单弹射器造价就从 3 亿多飙到 7 亿多,翻了一倍还多,整艘航母成本干到 132 亿美元,纯粹是个吞金兽。 再看二号舰肯尼迪号,更丢人,卡了 5 年 9 个月还没出港,原本计划 2022 年交付,现在硬生生推迟到 2027 年 3 月,晚了整整五年。 为啥拖这么久?说出来都可笑,福特号暴露的问题还没解决,肯尼迪号就照搬设计,结果老毛病全继承了,现在只能一边造一边改,进度能不慢吗? 这一拖可出大事了,尼米兹号明年就要退役,肯尼迪号接不上茬,美国航母数量就得从 11 艘降到 10 艘,全球部署都要出现空窗期,这哪是技术难,分明是一开始路就走错了,还硬要往下闯。 咱再看咱福建舰,那真是给咱长脸!从亮相到完成电磁弹射五代机,只用了 1 年 11 个月,直接创造了世界纪录。 前不久海军官方都通报了,歼 - 15T、歼 - 35 还有空警 - 600 三型飞机接连弹射成功,15 分钟就能完成编队起飞,这效率比美国尼米兹级都高一半。 歼 - 35 那可是 30 吨级的五代机,说弹就弹,稳稳当当,跟福特号形成鲜明对比。更厉害的是,咱这系统经住了 3000 次陆基试验,零故障!对比福特号早期每 60 次就坏一回的德行,这稳定性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为啥咱能这么牛?关键是选对了技术路线。美国搞的是中压交流技术,系统复杂得要命,4 条弹射器共用一个储能系统,一条坏了全歇菜。 咱马伟明院士团队另辟蹊径,搞的中压直流技术,结构简单还可靠,能量效率高达 90%,比美国的 60% 强太多,消耗同样燃料能多弹不少次。 单次弹射能量咱能到 120 兆焦耳,美国才 78 兆焦耳,所以不管是 35 吨的歼 - 15T 还是 25 吨的空警 - 600,都能轻松应对。而且咱的弹射器是独立供电,一条出问题不影响其他,根本不会像福特号那样全盘瘫痪。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是核动力,咱是常规动力,是不是有优势?其实恰恰说明咱技术更牛。常规动力下,咱的系统一天能支持 270 到 300 架次起降,比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 220 架次还多,这效率没得说。 美国花了 3000 多亿美元计划造 10 艘福特级,要到 2058 年才造完,结果现在连基本的战斗力都形成不了。咱花的钱比他们少,进度比他们快,可靠性还比他们高,这不是美国自己走不通是什么? 现在看明白了吧,电磁弹射这技术确实是高科技,但绝不是迈不过去的坎。美国之所以搞得焦头烂额,一会儿故障频发,一会儿成本飙升,一会儿交付延期,根本原因是技术路线选错了,还抱着错误的设计死磕,不愿意回头。 咱中国不盲从,靠自己的创新找到了更优的解决方案,所以才能少走弯路,一举成功。福特号折腾 8 年还弹不了五代机,肯尼迪号五年多没出港,咱福建舰一年多就搞定,这对比多鲜明啊!说到底,不是技术难,是美国自己把路走歪了,还陷在里面拔不出来。
中天专家:原来以为电磁弹射很难,因为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测试3年5个月。而福特级的
丹青自由的翅膀
2025-09-25 11:55:05
0
阅读:316
xbyf
老美的航母,只能带个老提康加个伯克,浑身锈迹斑斑。凭f18和小短腿f35根本威胁不了我们,来了都是菜。
龍翔太宇
电磁弹射就象一道数理方程题,美国佬想破脑壳就是解不彻底,再给美国佬50年还是这样,马伟明一看:一分钟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