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病死,王昭君成为寡妇。呼韩邪的大儿子要娶庶母昭君为妻,昭君托使者上书想回归汉朝故乡,汉成帝拒绝了她的请求,敕令她入乡随俗嫁给新任单于。 王昭君这个人,本名叫王嫱,出生在西汉南郡秭归县一个普通人家,大概是前52年左右的事。那时候汉朝选美女入宫,她作为良家子被挑中,进了长安的皇宫。进了宫之后,她在掖庭待了好几年,一直没机会面见汉元帝。原因出在宫廷画师毛延寿身上,这个家伙负责给宫女画肖像,皇帝靠画挑选人。王昭君没给他好处,他就故意在她的画像上添了点瑕疵,导致她一直被晾着。 前33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见汉元帝,表示愿意归顺,还提出要娶汉室女子加强关系。汉元帝不想送自家公主,就从后宫挑人。王昭君听说后,自己站出来表示愿意去。皇帝就册封她为公主,赐给呼韩邪。临出嫁前,汉元帝一看真人,气得不行,下令杀了毛延寿和几个画师,抄了他们的家产。这事在史书上有记载,汉元帝觉得丢了面子,但话已出口,只能放行。 王昭君就这样出了塞,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给她封了个宁胡阏氏的称号,意思是让匈奴地界太平的媳妇。她跟呼韩邪过了两年,生了个儿子叫伊屠智牙师,在呼韩邪的儿子里排老二十。呼韩邪对汉朝挺忠诚,前前后后三次来长安,汉元帝赏赐了不少东西,金银马匹什么的。匈奴当时分裂,呼韩邪靠汉朝帮忙,打败了对手郅支单于,统一了南匈奴。这段和亲让边境安静了好一阵子,王昭君算是起了作用。 汉元帝在前31年驾崩前,王昭君出塞没多久,他就没了。继位的汉成帝对匈奴的事不那么上心,只要边境不乱就行。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史书没细说,但她适应了那边的风俗,帮着维持汉匈和平。呼韩邪单于在前31年病故,这事直接改变了她的处境。 前31年,呼韩邪单于得病去世,当时王昭君刚到匈奴没几年,就成了寡妇。匈奴有收继婚的习俗,就是父亲死了,儿子娶后妈,或者兄弟娶嫂子。这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有提,匈奴人觉得这是传承家业的方式。呼韩邪的大儿子雕陶莫皋继位,当了复株累单于,他就按规矩要娶王昭君这个庶母。 王昭君对这个习俗不适应,她通过汉使上书给汉成帝,希望能回中原老家。书信里她表达了寡居后的难处,想回归故土。汉成帝接到后,直接拒绝了。他下敕令,让她遵守匈奴规矩,嫁给新单于。成帝这么做,主要为了稳住匈奴,不想因为一个宫女的事闹出乱子。匈奴刚统一南边,汉朝需要他们当缓冲,对付北边的威胁。 王昭君没办法,只能服从。她嫁给了复株累单于,继续留在匈奴营地。这事在《后汉书·南匈奴传》有记载,范晔写得清楚:呼韩邪死后,前阏氏子代立,要娶她,她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她就成了后单于的阏氏。复株累单于是大阏氏生的长子,跟王昭君没血缘,但名义上是母子关系。匈奴人习以为常,汉人看来挺别扭。 王昭君嫁给复株累单于后,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叫须卜居次,小女叫当于居次。这在班固的《汉书·匈奴传》里有记。她继续以阏氏身份生活,十年后,复株累单于也死了,他的弟弟且糜胥继位,当了搜谐若鞮单于。史书对王昭君这之后的去向没多说,只提她儿子伊屠智牙师后来当了右谷蠡王,被新单于舆杀了。这事发生在单于内部权力斗争中,智牙师卷入其中,没逃掉。 王昭君大概在前20年或前15年去世,葬在匈奴地界,坟叫青塚。她的长女须卜居次后来回了长安,侍奉王太后,还嫁给了匈奴人,劝单于议和。王莽时期,派昭君的侄子王歙为和亲侯,促进汉匈关系。次女当于居次的记载少,估计留在匈奴。 历史上,王昭君不是皇室公主,只是赐给单于的宫女。汉朝和亲多用宗室女,她是例外。呼韩邪求亲时,说愿婿汉氏,自亲,汉元帝就给了她。毛延寿的事,有点野史味道,但正史有提画像选人。昭君自荐出塞,在《后汉书》有记,她积悲怨,请求行。 匈奴习俗像收继婚,在游牧民族常见,目的是保持财产和血统。汉人觉得不妥,但王昭君服从了,成了桥梁。她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了和平象征。汉匈和亲政策,换来边疆安宁,百姓少遭战乱。呼韩邪统一南匈奴,靠汉朝支持,他死后,儿子继续亲汉。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病死,王昭君成为寡妇。呼韩邪的大儿子要娶庶母昭君为妻,昭
纸短情长啊
2025-09-24 01:44:30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