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9岁的唐月瑛从朝鲜战场归来,在沈阳留影。每个志愿军战士归国之时,都

南风意史册 2025-09-07 12:41:35

1953年,19岁的唐月瑛从朝鲜战场归来,在沈阳留影。每个志愿军战士归国之时,都希望在沈阳留下这样一张照片,但太多人未能如愿。   “姑娘,笑一笑吧,胜利了!”这张黑白照片早已微微卷曲,却依然清晰地映着19岁唐月瑛的模样,她对着镜头挤出微笑,快门按下的瞬间,眼底突然涌起水光;这是多少战士梦中期盼的场景!   “要是他们能站在我身边就好了!”这句话让整个照相馆骤然寂静,唐月瑛是一名剧团成员,曾奔赴朝鲜战场,深入前线慰问演出,那一段时间里,她曾和战士们一同出生入死,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   事实上,在唐月瑛的挎包里,还藏有数封战士们的遗书,连队里,识字不多的战士们常常找她伏笔,那些给父母、妻儿、未婚妻的短信,成了他们最后的遗嘱,残酷的战斗,使得他们都没能踏上归国的列车。   1950年11月,长津湖战役,时任连长的杨根思,带领官兵死守阵地,在连续击退美军8次进攻后,全连仅剩下他一人,当美军第九次发起冲锋,他抱起最后一包炸药,纵身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中,21岁的通讯员黄继光所在部队,在夺取高地时,不幸遭到敌人火力袭击,在多名战友牺牲、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他拖着受伤的身体爬向地堡,用胸膛死死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为后续部队安全冲锋,开辟道路,当人们发现他时,其身体依然紧紧压在枪眼上,后背已被子弹打穿。   然而,这些故事只是抗美援朝史诗中的零星片段,更多的英雄连名字都未曾留下,他们用青春与热血铸就了东方传奇!   这些英雄用最决绝的方式诠释了“英勇无畏”的含义,他们的选择不仅是战场上战术的选择,更是一种超越生死的信仰,他们用生命为代价,撕开胜利的缺口,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永远铭记。   对于许多像唐月瑛一样的志愿者战士而言,在沈阳留影是凯旋的象征,然而,历史的另一面总是沉默而庄重,有太多人未能如愿,他们长眠于异国青山之下,再也无法站在祖国的阳光下留下微笑!一张照片,其背后,成了幸运与遗憾的刻度。   每一张幸存者的面容背后,都有无数永远年轻的身影消失在历史的帷幕之后,唐月瑛的照片因此超越了个人记忆,成为了一代人命运的缩影,它时刻提醒我们:今日之和平来之不易,铭记历史,铭记屈辱!   对此,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信息来源: 环球网|《越剧名家唐月瑛去世 曾在朝鲜战场演出8个月》 上观新闻|《从朝鲜战场回国,看到车站的灯光,我们跪地痛哭 | 志愿军老战士口述史》 澎湃新闻|《他们留下的这些话,字字戳泪……》 中国民兵|《归队》   文|梅林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186

猜你喜欢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