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国会455张赞成票,把83亿美元贷款和1435毫米轨距一起塞进提案,等于把国家铁路的脖子伸到中国面前。 8月,越南国会终于开窍了,全票通过老街 - 河内 - 海防铁路用1435毫米标准轨距,项目总投资83亿美元,为啥呢?经济账算得太清楚了。 越南这些年一直被物流成本卡脖子,全国物流支出占 GDP 的 16.8% 到 17%,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一大截。更要命的是铁路货运占比才 0.2%,大部分货物靠公路拉,不仅成本高还老堵车。 这全怪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米轨铁路,轨道宽度 1000 毫米,跟中国的 1435 毫米标准轨对不上,跨境货物到了边境必须卸下来换车,一来二去耽误时间不说,每批货的损耗和人工成本都得增加 20% 以上。 越南商人早就怨声载道,从老街口岸运货到海防港,铁路得折腾三天,走公路更慢,换成标准轨后跑 160 公里时速,一天就能到,这效率差简直是天壤之别。 其实这条铁路的规划早在 23 年前就提出来了,之所以拖到现在才拍板,就是卡在轨距选择上。有人想维持米轨保所谓的 "铁路主权",有人提议搞混合轨两边不得罪,但算来算去都不如直接对接中国标准划算。 越南现在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去年进出口总额 5580 多亿美元,可物流效率上不去,外商建厂都得犹豫半天。 就拿胡志明市的电子厂来说,从中国进口的零件靠米轨运输,得在边境拆箱换车,赶上雨季还得耽误交货期,不少企业宁愿多花钱走海运。 现在用 1435 毫米轨距,货车能直接从云南开到海防港,等于给越南的工业区安上了直达中国市场的传送带。 83 亿美元贷款看着吓人,但越南国会算得门儿清。这条 391 公里的铁路建成后,能覆盖全国 20% 的人口,拉动四分之一的 GDP 增长,光建设期间就能创造 9 万个工作岗位。 更值的是打通了泛亚铁路网的关键一环,以后越南的农产品、电子产品能通过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一路北上,经中国直达欧洲,比绕道马六甲海峡节省半个月时间。 之前越南大米出口到欧洲,得先运到胡志明市装船,现在从海防港走铁路经云南出境,物流成本能降低 15% 到 20%,这对利润薄的农产品来说简直是救命钱。 中国这边不仅提供贷款,还输出全套技术标准,等于帮越南跳过了铁路建设的技术坑。越南自己试过搞米轨升级,结果速度提不上去还花了冤枉钱,现在用中国成熟的标准轨技术,不仅建设周期缩短到 5 年,后续维护成本也低得多。 而且这条铁路不是孤立的,往北接上中国云南的铁路网,往西能连中老铁路,往南未来还能通中泰铁路,等于把越南的工业区直接接入了亚洲最大的供应链网络。 三星、富士康这些外资企业早就放话了,铁路一通就把更多生产线搬到河内周边,毕竟零部件从中国运来更方便了。 说到底这 435 毫米的轨距差,其实是发展理念的差距。越南终于想明白,所谓的 "自主" 不如实实在在的效益重要。 以前卡在轨距问题上犹豫不决,眼睁睁看着泰国、老挝通过对接中国标准轨获得发展红利,现在咬咬牙跟进,既是补课也是抢机会。 这条铁路通车后,越南的物流成本至少能降到 GDP 的 13% 以下,光这一项每年就能省出几十亿美元。 当然也有人担心依赖中国技术会被卡脖子,但越南的账算得很清楚:铁路通了才有钱赚,有了钱才能谈自主发展。毕竟在经济实惠面前,所谓的 "战略自主" 得先让让路。
越南国会455张赞成票,把83亿美元贷款和1435毫米轨距一起塞进提案,等于把国
非常盘点中
2025-08-23 12:46:16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