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接受!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表示,不管是克里米亚还是顿巴斯,任何一块土地都不会放弃,如果和平协议出现领土问题,就是故意挑起乌克兰内部的混乱 这位曾经执掌乌克兰五年的政治家,最近在公开演讲中明确表示,不管是克里米亚还是顿巴斯,任何一块土地都不会放弃,如果和平协议涉及领土问题,那就是在故意挑起乌克兰内部的混乱。这番话看似决绝,实则藏着乌克兰政坛十年来的复杂纠葛。 波罗申科可不是第一次在领土问题上展现强硬姿态,早在 2018 年,他当总统时就干过一件轰动国际的大事 —— 亲手终止了《乌俄友好条约》。这个 1997 年签订的条约,白纸黑字写着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是两国关系的法律基石。 当时他在议会演讲中拍着桌子说:“当邻居不再遵守规则,我们没必要再保留这份友好。” 这个决定在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俄罗斯当即宣布条约失效,两国关系彻底跌入冰点。 但在乌克兰国内,这个举动却赢得了多数支持,因为此时克里米亚已经被俄罗斯实际控制五年,民众对俄罗斯的不满情绪正盛。 更值得玩味的是波罗申科在顿巴斯问题上的经历,2015 年他推动通过 “特殊地位法”,给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三年自治权,允许当地使用俄语,甚至组建地方警察部队。当时他以为这招能换来和平,没想到两头不讨好。 顿巴斯地区的武装力量根本不买账,直言这只是 “对话的接触点”,而乌克兰国内的激进党派骂他是 “卖国贼”,说他搞 “世纪骗局”。最终这个法案成了摆设,停火协议屡屡被打破,顿巴斯的炮火反而更密集了。 这段经历让波罗申科彻底明白,在领土问题上的妥协,不仅换不来和平,还会让自己陷入政治绝境。所以当 2025 年欧盟提出包含领土让步的和平方案时,他立刻站出来反对,这背后是吃过亏的惨痛教训。 从民意基础来看,波罗申科的强硬表态并非孤掌难鸣。2025 年 3 月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民调显示,正好一半的乌克兰人不愿在任何情况下放弃领土,即使这会让战争持续更长时间。这个数据在乌西部和南部达到 51%,中部 50%,就连冲突最激烈的东部地区,也有 42% 的受访者反对领土让步。 有意思的是,这个比例从 2023 年 5 月到 2024 年 7 月间经历过波动,主张 “以领土换和平” 的人从 10% 涨到 32%,但到 2025 年初又稳定下来。这说明乌克兰民众在领土问题上的态度虽然有过摇摆,但核心立场始终坚定,这给了波罗申科喊话的底气。他很清楚,在乌克兰政治语境里,任何对领土问题的松动都等于政治自杀。 国际社会的态度也为波罗申科的表态提供了支撑,早在 2014 年克里米亚公投后,联合国大会就以 100 票赞成通过决议,确认公投无效,重申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 到 2025 年 8 月,欧盟多国领导人还在联合声明中强调 “国际边界绝不能以武力改变”,明确表示乌克兰领土问题的决定必须由乌克兰自己做主。这些表态虽然没有实际约束力,但在政治上给了乌克兰支持。 不过波罗申科也明白国际社会的复杂性,比如他今年 2 月就呼吁对美国采取更温和的外交方式,提醒现任政府跟特朗普打交道要讲技巧,不能硬碰硬。这种现实主义的外交思路,跟他在领土问题上的强硬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2025 年夏天,欧盟提出新的和平方案,俄罗斯则要求乌克兰做出重大领土让步,而北约内部对乌克兰入约问题分歧严重,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甚至警告说乌克兰加入北约等于 “点燃火药桶”。 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波罗申科的 “寸土不让” 既像是对国内民意的回应,也像是在给西方施压 —— 别想拿乌克兰的领土做交易。 他很清楚,一旦在领土问题上松口,不仅会引发国内政治地震,还会让乌克兰在谈判中彻底失去筹码。 说到底,波罗申科的强硬表态既是个人政治立场的延续,也是乌克兰当前困境的折射。从终止友好条约到反对领土让步,他的每一步都踩在乌克兰最敏感的政治神经上。 在战争持续多年、国内外压力交织的背景下,这位前总统用最决绝的语言划下红线,既是在维护自己的政治遗产,也是在赌乌克兰民众心中那份对领土完整的执念。 毕竟在乌克兰的政治词典里,领土问题从来都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是关乎国家生存的底线。那么在你看来,这种 “寸土不让” 的坚持,对乌克兰来说究竟是生路还是死路?
绝不接受!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表示,不管是克里米亚还是顿巴斯,任何一块土地都不会
非常盘点中
2025-08-23 00:49:40
0
阅读:0